玄武门之变真相解析,玄武门之变隐藏最深的秘密,细思极恐,时至今日依旧很多人不相信
导读玄武门之变真相解析,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这是大唐国运为之改变的一天,也是秦王李世民一生最重要的时刻。这一天之前,李世民有个强劲对手,太子李建成;这一天过后,李世民成为大唐皇位唯一候选者,登上了权力的巅峰。毫无疑问,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最得意之作,先是铲...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这是大唐国运为之改变的一天,也是秦王李世民一生最重要的时刻。这一天之前,李世民有个强劲对手,太子李建成;这一天过后,李世民成为大唐皇位唯一候选者,登上了权力的巅峰。
毫无疑问,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最得意之作,先是铲除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后又逼迫李渊把皇位禅让给自己。可关于事变的过程,唐朝官方史书描写的很隐晦,有意地隐藏了很多关键信息。

这其实可以理解,毕竟这里面有很多秘密关于李世民的形象,史官是万万不敢如实记载的。史官隐藏得再深,我们通过蛛丝马迹的记载,以及合理推断,还是发现李世民身上一个细思极恐的秘密。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当李建成、李元吉双双杀于玄武门时,李渊究竟在干嘛?
唐朝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时帝泛舟海池”。李渊竟然在乘船游玩,这可能吗?都什么时候了,难道玄武门喊杀声一片时,没人向李渊告密?不合逻辑啊。换作任何一位皇帝,如果得知太子可能被杀,他会怎么做?

一般情况下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一、立即从游玩状态进入保命状态,让贴身侍卫做好战斗准备;二、让太监立即去玄武门传圣旨;三、秘密派人出宫让大军进入皇宫。李渊啥也没做,直到尉迟恭身穿铠甲手执武器来到李渊面前,李渊这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李渊问道:“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尉迟恭义正言辞地回答道:“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这也太夸张了,难道李渊身边人都被收买了?没人告诉他究竟发生了什么?

于是,一个可怕的事实浮出水平。玄武门之变爆发时,太极宫里的李渊很可能已经失去了人身自由,或者说玄武门之变时太极宫里还有一个战场,李世民做了两手准备。这样的推测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在史书中找到了证据。
首先,《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战,流矢及于内殿。”注意,这是唐朝官方史书,“流矢及于内殿”,这说明箭都已经射到了李渊面前。

其次,李俨所撰的《杜君绰碑》中也有“矢及宸闱”的描述。笔者注意到,杜君绰是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之一,他因功被封为开国县侯,实食绵州食邑四百户。种种迹象表面,李渊确实是失去了人身自由。
这些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战斗,他必须做好充足准备,必须将所有可能出现的危机扼杀在摇篮当中,但囚禁父亲这个秘密决不能记载在史书中。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杜君绰碑》
上世纪初,王国维解读莫高窟藏经洞文献,揭开了玄武门之变的真相

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意外发现,消息震惊了全世界。藏经洞中藏有从西晋到北宋的5万多件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等。当时时局混乱,清廷对此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致使大量珍贵文献流失海外。
在盗走了文献中,有一部分就涉及到了玄武门之变。国学大师王国维是最先接触这部分文献,将其命名为《唐太宗入冥记》。虽然这份文献只是唐朝民间话本,算不上官方史料,其作者也难以考证,但里面透露出来的关于玄武门之变的信息却至关重要。

《唐太宗入冥记》描述了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李元吉时,还开辟了一个战场,就是“囚慈父于后宫”。就是说,李世民在正史中掩盖了一个可怕事实,李渊是在失去人身自由的情况下,才将皇位让给李世民的。
那么,《唐太宗入冥记》里面的记载是否是虚构呢?尽管唐朝官方史书一再遮掩,我们还是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从而证实了“囚慈父于后宫”并非虚构。在《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战,流矢及于内殿。

“流矢及于内殿”,这说明箭都射到了李渊面前,但是太极宫内依旧没没有任何动静。更让人不解的是,唐朝官方史书把李渊描述成对玄武门之变毫不知情,李渊正在“泛舟海池”。我们做一个设想,假如你(身份是妃嫔、侍卫、太监、宫女等之一)在玄武门之变现场,当你听到激烈的打斗后,你会干嘛?

一定会立即告诉你的领导,而你的领导会很快将这一情况告知李渊。获悉事变经过的李渊,只会作出一个举动,立即躲进太极宫易守难攻的地方,着太监去传圣旨,平息玄武门的战斗。
然而,玄武门打斗得那么激烈,太极宫内却“平静如水”,直到尉迟恭满身血迹“擐甲持矛”来到李渊面前逼宫,李渊这才“恍然大悟”。大家认为这正常吗?事实上,李渊“泛舟海池”,历来备受质疑。

《唐太宗入冥记》的出现似乎把一个真相告知后人,那就是玄武门之变实际上有两个战场: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玄武门现场的殊死搏杀;一个是在太极宫内,另一帮人马早已控制了李渊人身自由。
至此,我们已经逼近了玄武门之变的最核心地方。李世民策划的“玄武门之变”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囚禁李渊,把父亲心腹大臣全部控制住;第二步,在玄武门诛杀李建成、李元吉;第三步,逼迫李渊禅位。有人就说,如果李渊誓死不从,李世民怎么办?一个词,“弑父”!
参考资料: 《唐太宗入冥记》、《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
试探玄武门之变的幕后真相
高成 时拾史事
在尉迟敬德、张公瑾等人的反复劝说下,秦王终于下定决心发动政变。对于李世民来说,这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他预想过,也准备过,但这一天真正来临时,内心却无比的犹豫。对方是你的大哥、弟弟,还有父亲......
“大王,您觉得舜是什么样的人呢?”众人问道。
“圣人!”李世民回答说。
“当初舜的父亲让舜挖井,看井挖的很深了,往里面填土,想把舜活埋;又曾让舜修补屋顶,修到一半时,突然放火,想把舜变成“烤卤猪”。如果舜没有在井下挖暗道,也没有在房顶上开挂,他早就死了。又怎么能治理天下,被后世敬仰?”秦府众人巧用舜的典故,其实是影射李渊李世民父子的关系。李渊好比是舜的父亲,李世民好比是舜,现在李渊联合太子、齐王搞你,想要废掉你的权力,终结你的政治生涯,你怎能坐以待毙?你必须向圣人学习,尽量保全自己。
(《隋唐英雄》相关剧照)
此时东宫和齐府拥有李渊的支持,手上可调动的精兵超过两千;相比之下,秦王府相形见绌,能够参与政变的部队不过数百。从李世民的角度看,敌众我寡,硬碰硬肯定不行,为今之计,唯有智取。采用奇袭的方法,擒贼擒王,引蛇出洞,先将李建成和李元吉杀死;至于他们的部队,则用李渊的诏书和兄弟的人头予以对付,看到主子死了,皇帝又承认了秦王的胜利果实,他们的抗争便显得毫无意义。可是杀太子、齐王这样的事情,李渊是不会同意的,所以要用武力使父皇就范,逼迫其下达解散东宫武装到诏书,事成之后,再让他退位。而且两件事情的顺序不能乱,必须先控制李渊,再杀太子,如果未事先控制住李渊,这边战端一起。李渊得到报告,肯定会调兵平乱,东宫的军队闻讯,肯定也会赶来,介时秦王就算杀了李建成,自己也难逃一死。
至于政变的地点,必须是在李渊居住的太极宫,太极宫就跟“故宫”一样,并不只是一座宫殿的名字,它是一个建筑群的名字,里面包括了殿宇、楼阁、湖泊等等。逼迫李渊和袭杀太子都应该在这里完成。李渊是皇帝,没事不会随便出宫,他又不是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康熙,你要控制他老人家,不去太极宫又能去哪里呢。李建成住在与太极宫一墙之隔的东宫,那里防备森严,强攻的话胜算不大。如果在宫外袭击太子,李渊很有可能会获悉消息,加强皇宫的戒备,东宫的军队也会进行报复,介时李世民胜算渺茫。所以把地点选在太极宫是唯一的选择。当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入皇宫,就不可能带大量卫队,他们本人也会因此放松警惕,这都是政变能够成功的优势。
宫中有哪些部队?
纸上谈兵的话,感觉挺容易的,但真正做起来就不简单。你说你要到太极宫里逼父杀兄,可太极宫是李渊的地盘,不用多说,里面肯定有军队,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护皇帝的安全,李世民想要全副武装,手持兵器,连人带马入宫埋伏,首先就得过门禁这关,要是人家连门都不让你进,计划再周密也无从实施。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皇宫里的部队肯定是装备精良、精挑细选、制度森严,个个都是大内高手,且无比忠诚于皇帝。但如果你了解了李渊的禁军,肯定会相当失望。
据《新唐书》记载,李渊平定天下后,决定遣返当年从太原招募的军队。在这帮人中,想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可以走人;想留在长安,无意返乡的,也可以留。据统计,最终有三万人留下来。李渊为照顾他们,把他们编为禁军,号“元从禁军”,有了编制;还把白渠旁被遗弃的膏腴之地分给他们,有了待遇。在武德年间,这支禁军已经暴露出了问题,“后老不任事,以其子弟带之,谓之‘父子军’”。原来留下的都是年老的,年轻人更愿意出去闯荡。有些禁军因为年龄过大,让子弟顶替,此情此景,跟以前的国企有些许类似。禁军中的士兵要么老迈,要么是关系户,没有经过严格的选拔,这样的军队,在关键时刻你还能指望他们做什么呢?
(可怕的肌肉)
李渊养着这么一支禁军,一来是为了照顾旧部,二来是没想到会祸起萧墙,放松了警惕。可能在他眼里,首都应该是全天下最安全的地方。这样的军队设置,正好给李世民提供了可趁之机。除了三万人的元从禁军外,当时负责首都防守的还有南衙的十六卫府兵,即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各卫之间的布防区域相互交叉、重叠,起到彼此制约的作用。比如玄武门的防守,就要涉及到左右屯卫和左右骁卫,要靠近玄武门的话,需得到他们的同意。假如他们没有异议,你还得接触左右监门卫,监门卫“掌诸门禁卫门籍之法”,想要人家放行,得下功夫。守卫部队擅自放武装人员进入皇宫,是要被重惩的。
还有,就算你能顺利通过玄武门,但控制李渊时,会与近身侍卫,即千牛卫的士兵交手;袭击太子时,动静小不了,不可避免地会惊动左右金吾卫的士兵,他们的职责是在宫中及京城昼夜巡警。如果处理不好与卫府将军们的关系,让他们上前制止,甚至帮助李渊、李建成一边,胜负的天平必将倾斜。所以秦府对于这帮人,必须予以收买。具体执行计划时,他们手下的士兵能帮忙,挺好;不帮忙,保持中立,也过得去:不添乱是底线。
秦王收买了哪些将领?
哪些将领答应与李世民合作呢?通过文献资料与考古结果看,比如云麾将军敬君弘、中郎将吕世衡,李世民得手后,敬、吕二人看到东宫部队浩浩荡荡杀向玄武门,当即决定出战,有关系好的劝他:“事未可知,且徐观变,俟兵集,成列而战,未晚也。”,局势不明朗,可以观望下,就算你想打,也可以等军队集结了再打,更有把握。敬君弘不同意,与吕世衡挺身出战,临陈战死。事件结束后,李世民责备东宫将领冯立:“汝离我兄弟,罪一也;杀我将士,罪二也”,李世民所指的遇害将士,正是敬君弘等北门兵将。为了回报他们,唐太宗予以哀荣,追赠敬君弘为左屯卫大将军,吕世衡为右骁卫将军。屯卫、骁卫是他们生前所在的卫府。
秦王的奇袭部队是经过了敬君弘的防区入宫的,进入时,他装聋作哑,不闻不问;里面有人搞政变,他也不去支援制止,如果不是跟李世民有地下,何必在军队没有集结完毕时,就急着去打东宫的军队,还把命给搭进去了。此外,说到这个话题,还有一个人的名字许多人都很熟悉,那就是常何。坊间有流言,说常何原本是太子李建成的人,政变当天李建成之所以那么放心,是因为他相信常何能守好玄武门。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因为秦王的收买,常将军暗中倒戈,等到太子、齐王进入玄武门后,常何下令关闭城门,实现了瓮中捉鳖。在电视剧《隋唐英雄》中,常何的女儿是李建成的太子妃,玄武门政变前夕,李世民还跑去收买常何。当面承诺事成之后,给常何封逍遥侯,挂兵部尚书衔。许多人看完后信以为真,认为确实是这样。但是从李义府撰写的《常何墓碑》来看,并没有明显的证据能够说明他是李建成的人。
(杜陵,唐人郊游胜地)
在墓志中,只有一句话提到了太子,即“令从隐太子讨平河北”,仅此而已,没有看出两者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关系。李建成的太子妃也不是常何的女儿,以前我们说过了,太子妃的墓志已经出土,人家叫郑观音,不姓常,太子妃这个提法应该是编剧的发挥。相反,李世民与常何的关系倒不一般:
“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黄金卅挺,令于北门领健儿长上。仍以数十金刀子委公锡骁勇之夫。趋奉藩朝,参闻霸略,承解衣之厚遇,申绕账之深诚。”
常何在武德七年奉李世民的命令进京,被安插在玄武门,李世民不光给了他财物做为赏赐,还让他用金刀子帮忙收买部下。此时距离政变尚有两年,早在两年前,李世民已经着手安排相关事宜。不得不说,确实有先见之明,令人细思极恐。但常何的作用不宜被过分夸大,因为负责玄武门防守的并不只是一个卫的部队,就算他同意,其他将领不同意,也是没用的。那么常何是哪个卫的将军呢?屯卫、骁卫还是监门卫?从他收买部下的举动看,应该是监门卫,因为另外两个卫的士兵不是固定的,他们流动性大,要经常换防,常何可是两年前就开始收买属下了,金刀子的数量也不多,政变不知道哪天就发生了,万一发生时被收买者不在,不就前功尽弃了。所以他负责的应该是人员固定、数量相对少的监门卫。
当然,只收买敬君弘、常何、吕世衡三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要在太极宫中政变,接触的部队不止来自这三个卫府。在收买将领方面,李世民有一个职务优势,他是领十二卫将军,政变当天在宫里的驻防军队将领,除了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其他的至少名义上都是他的部下,这样的话,平时在工作中多少有些交流,收买起来容易些,不会一点关系都没有。至于手下的士兵,收买起来就比较困难,前面说过了,他们要轮换,名单不固定。政变发生时,并不一定愿意为秦王卖命,毕竟杀头的事,没给过人家好处,人家不一定肯干。
一场意外激发了政变?
当政变逐步谋划时,意外说发生就发生了,傅奕向李渊密奏:“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李渊闻讯,把密报给李世民送了一份,要他做出解释。今上是李渊,圣体康泰;太子是李建成,居储多年。李渊和李建成已经合谋调离秦府人才,分化瓦解秦府势力,程知节被李渊下诏外放,死活不愿意走人,他对主子说:“大王股肱羽翼尽矣,身何能久。”秦王都被整到这份上了,怎么天象却显示李世民当有天下?古人是相信天人感应的,李渊见天象如此不利于自己,再之前李元吉对秦王在东都做为的密报,怎么能无动于衷,他把报告给李世民看,警告他不要在背后搞什么小动作,甚至谋权夺位。李世民登基后,曾把傅奕召来说:“汝前所奏,几累于我,然今后但须尽言,无以前事为虑也。”你之前给我爸的秘密报告,可把我害惨了!但你以后不要因此有顾忌,该说就说。这句话明显可以看出密报对李世民起到的是不利影响,但李世民也很佩服傅奕的能力,预测的实在太准了。
通过老天爷的帮忙,李渊对秦王的谋划已经有所察觉。嫌疑这么大,李世民怎么面对李渊的质疑呢?李世民先是秘密告发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还说两位兄弟想要害他,为王世充、窦建德报仇:“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从秦王回复的内容看,他根本就是答非所问,并没有解释为什么天象说“秦王当有天下”,李世民告发太子、齐王,就是说你不能只怀疑我,也要盘问下大哥和弟弟,他们一直在找机会清洗我,又给你戴绿帽子,身上的嫌疑也不少。对于儿子的这番表态,李渊什么反应呢?史书记载说:“上省之,愕然,报曰:‘明当鞫问,汝宜早参。’”李渊知道后非常惊讶,刚来一个谋反,怎么又来一个乱伦,因此决定第二天审问三人,看看到底谁对谁错,还提醒李世民记得早点来。
(唐墓壁画:云中车马)
秦王手上压根就没有太子淫乱后宫的证据,如果有的话,李世民直接把证据亮出来,公之于众,李建成的乱伦一坐实,十恶不赦之罪成立,他的太子休想再当下去,李世民没有这么做,转而直接发动政变,可见其根本没有可信的证据。诬告一旦被戳穿,李世民便被动了。而且突厥犯边,李元吉奏请李渊,让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等秦府精锐之士与之同行,等到大军出征,李世民在长安城里势单力孤,鉴于李渊已经和太子站在一边,调走秦王的羽翼后,下一步就是针对其本人的处罚,若秦王不发动政变,他的政治生命即将终结。
时不我待,天象有预示,李渊对于秦王将要发动的政变,已经有所察觉了,之前不同意李元吉杀秦王的要求,是因为“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状未著,何以为辞。”现在反状逐渐显露,他还会犹豫吗?这可关乎皇权的稳固。起兵十年来,李渊跟别人斗来斗去,什么呀,不就是手中的权力,现在儿子想要强行夺走,他怎能不闻不问。太子、齐王的耳目也要监视李世民集团的活动,张亮在洛阳的行为,不就被人家告发了,外地的事情都能被注意到,更何况长安城里的事情呢。一不小心,预谋就有可能败露,时间越长,几率越高。之前房玄龄、杜如晦进府商议对策,都是穿着道士服掩人耳目,害怕被对手侦知。局势发展到这个份上,不能再拖了,越久越不利,六月四日的政变,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为了审理太子、秦王的案件,李渊选好了“最高陪审团”,他们分别是封德彝、裴寂、宇文士及、陈书达、萧瑀、窦诞、颜师古等,前五人是宰相或者代理宰相,相当于“政治局常委”,级别很高,因为审的是太子、秦王、齐王这些级别更高的人,事关重大。窦诞是李渊的女婿,刑部尚书,查处大案,理应出席。颜师古担任中书舍人,专掌机密,皇帝的诏赦都出自他手。从人员的构成来看,李渊不审出个所以然决不罢休,得出结果后,还要诏书,将有罪一方昭告天下,不论是阴谋叛乱还是淫乱后宫,一旦查实,都将受到极为严厉的惩罚,到时能够活命都得烧高香了。
政变前李渊的准备?
李渊盘算好了最高审问名单,也想好了办案地点,因为淫乱后宫这件事比较特殊,关乎皇家颜面,要是李世民手头真有铁证,可以断定太子确实与张婕妤有染,叫李渊那张老脸该往哪搁,传出去的话,影响极其恶劣,全天下都得笑话他们李家了。如果秦王的指控纯属子虚乌有,对于李渊来说当然更好,但也不能让太多人知晓,对于这种见不得人的事,知道的人多就容易以讹传讹,引发不必要的猜测,到时候闹得满城风雨,还不好解释。为了保证周全,李渊只允许封德彝等高级官员参与,还特意把地点安排在了太极宫西北水域的一条船上,这样更利于保密。后来尉迟敬德跑来威逼高祖,高祖在哪呢:“上方泛舟海池”,原本在船上等着审案子呢。
在第二天的审讯中,最高审问团主要审的应该是李世民,因为李渊已经对李世民绝望,打算废掉他的权力了,李世民既然知道太子淫乱后宫,怎么之前不举报,偏偏在天象异常的时候举报,对于他的垂死挣扎,李渊能有几分相信?且太子“性仁厚”,九年来与李渊的关系大体融洽,李渊太了解他了,反倒是李世民处境堪忧,确实有谋反的需要。
六月四日来临了,在政变当天,李世民到底带了多少人?他是怎样杀死太子的?李建成遇害的地方真的在玄武门吗?太子的家人又是怎样的结局?
……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唐六典》《常何墓碑》
史兵:《唐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
顾乃武:《李渊与玄武门之变相关两题辨析》
黄修明:《唐代前期的北衙禁军》
刘进宝:《常何与隋末唐初政治》
上一期:玄武门政变前夕,长安城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historytalking(时拾史事)
往期热文
翻新古代鬼故事- 毕令女
恋尸癖女王是真疯还是假疯?
没有老中医,古代治疗不孕不育哪家强?
陈子昂:老子有钱任性! | 我唐日常(六)
没有胸罩内裤和维密的年代,古代女子穿啥?
投稿: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时拾史事是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读者群号 535858375
玄武门之变真相解析,玄武门之变隐藏最深的秘密,细思极恐,时至今日依旧很多人不相信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这是大唐国运为之改变的一天,也是秦王李世民一生最重要的时刻。这一天之前,李世民有个强劲对手,太子李建成;这一天过后,李世民成为大唐皇位唯一候选者,登上了权力的巅峰。毫无疑问,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最得意之作,先是铲除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后又逼迫李渊把皇位禅让给自己。可关于事变的过程,唐朝官方史书描写的很隐晦,有意地隐藏了很多关键信息。这其实可以理解,毕竟这里面有很多秘密关于李世民的形象,史官是万万不敢如实记载的。史官隐藏得再深,我们通过蛛丝马迹的记载,以及合理推断,还是发现李...
读史笔记(39)|唐朝一个大将的墓碑,揭开玄武门之变的真相,也让人看清了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真相解析)
根据正史记载,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9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由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正史以及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说唐评书中说,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配合默契,直到唐朝建立。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最大。唐太宗李世民画像。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比不上李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李世民集团也不...
玄武门之变隐藏最深的秘密,细思极恐,时至今日依旧很多人不相信(玄武门之变真相解析)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这是大唐国运为之改变的一天,也是秦王李世民一生最重要的时刻。这一天之前,李世民有个强劲对手,太子李建成;这一天过后,李世民成为大唐皇位唯一候选者,登上了权力的巅峰。毫无疑问,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最得意之作,先是铲除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后又逼迫李渊把皇位禅让给自己。可关于事变的过程,唐朝官方史书描写的很隐晦,有意地隐藏了很多关键信息。这其实可以理解,毕竟这里面有很多秘密关于李世民的形象,史官是万万不敢如实记载的。史官隐藏得再深,我们通过蛛丝马迹的记载,以及合理推断,还是发现李...
玄武门之变的真相到底有多残酷?揭开权力背后的血腥争夺(玄武门之变真相解析)
导读:德九年六月初四,在大唐的长安城内,发生了一次极其暴烈而又短暂的宫廷政变。这场政变虽然波及的范围十分有限,但是所造成的流血惨案,却残酷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而唐太宗李世民也正是在这次宫廷政变之中,彻底夺取了整个大唐帝国的控制权。只是与此同时,他也从此背负上了杀兄逼父的恶名,不过对于这样一个结果。历代后人表现出来态度导致极为包容。认为李世民只不过是在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并非实际意义上的谋权篡位。就像《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中记载的那样:若非太宗逆取顺守,...
试探玄武门之变的幕后真相(玄武门之变真相解析)
高成 时拾史事在尉迟敬德、张公瑾等人的反复劝说下,秦王终于下定决心发动政变。对于李世民来说,这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他预想过,也准备过,但这一天真正来临时,内心却无比的犹豫。对方是你的大哥、弟弟,还有父亲......“大王,您觉得舜是什么样的人呢?”众人问道。“圣人!”李世民回答说。“当初舜的父亲让舜挖井,看井挖的很深了,往里面填土,想把舜活埋;又曾让舜修补屋顶,修到一半时,突然放火,想把舜变成“烤卤猪”。如果舜没有在井下挖暗道,也没有在房顶上开挂,他早就死了。又怎么能治理天下,被后世敬仰?”秦府众人巧用...
李世民为何发动玄武门之变?真实历史远非区区“野心”二字可概括(玄武门之变真相解析)
“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政变。它之所以有名并不是因为其政变本身,而是通过这场政变登上皇帝位的人。这个人被后世中国历代帝王尊为“一代明君”,在他二十三年的执政期间,将新生的唐王朝变成了一个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四方咸服的大帝国,这个政治人物便是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 在这场政变发生之前,李世民只是唐朝的建立者李渊被封为秦王的二儿子,按照儒家嫡长子继承制度,他根本无缘帝位。李渊登上皇帝位后,就已经将长子李建成立为太子,虽然李世民十八岁就跟随父亲东征西讨,历经虎牢会战,担任唐军统帅,破薛仁杲,...
李世民“自卫”还是“谋杀”?“玄武门之变”的真相(玄武门之变真相解析)
玄武门公元626年7月2日清晨,大唐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宫门一一玄武门发生了一起凶杀案,现场刀光剑影,喋血百步,乱箭齐飞,上演了一场兄弟相残的惨剧。这起凶杀案的来龙去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待我一一道来。 原来是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发动宫廷政变,杀死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其家属几百人,随后进宫威逼李渊立其为新任皇太子,不久并继承皇帝位,尊李渊为太上皇。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 这起性质极其恶劣的凶杀案中,到底李世民是正当防卫呢?还是有预谋“篡位”呢? 关于“玄武门之变”的事实真...
玄武门之变真相解析,读史笔记(39)|唐朝一个大将的墓碑,揭开玄武门之变的真相,也让人看清了唐太宗
根据正史记载,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9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由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正史以及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说唐评书中说,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配合默契,直到唐朝建立。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最大。唐太宗李世民画像。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比不上李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李世民集团也不...
玄武门之变真相解析,浅谈唐史: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原因
文/日尧居“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
- 1系带撕裂了一个小口子,好吃到不自觉微笑——正宗的粤式双皮奶
- 2一组手臂二三头肌训练,助你练出结实有力的麒麟臂(如何锻炼手臂肌肉力量)
- 3请勿下架【十大禁曲】黑色星期五(全球十大禁曲原版试听)
- 4没想到吧,有了二胎的戚薇说,安全期并不安全(戚薇怀孕安全期)
- 5懒人学琴民谣吉他谱①,收藏吧!(民谣吉他谱怎么看懂)
- 6外星飞船?日照附近海域发现不明飞行物,准备击落,到底是什么?(中国击落ufo外星人视频)
- 7dnf补丁安装在哪个文件夹,DNF:史诗都在这样的深渊柱子里吗?贴图文件怎么打开?
- 8女子下车后竟被自己车撞 盘点诡异离奇的车祸现场(车祸灵异事件真实案例大全)
- 947岁舒淇满头白发,近照曝光:结婚7年后,她怎么变成这样?(舒淇近照满头白发)
发表观点(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