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力派,扒一扒那些披着瑜伽外衣的邪教组织
导读性力派,瑜伽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探寻“梵我合一”的道理与方法。发展到现代,它主要是一系列修身养心的方法,由于瑜伽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便被人加以利用,打着瑜伽的旗号,发展传播邪教。在此,笔者扒一扒那些披着瑜...
瑜伽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探寻“梵我合一”的道理与方法。发展到现代,它主要是一系列修身养心的方法,由于瑜伽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便被人加以利用,打着瑜伽的旗号,发展传播邪教。在此,笔者扒一扒那些披着瑜伽外衣传播邪教的组织。

1、“奥修静修会”
在瑜伽课程中有重生呼吸、升华呼吸、呼吸爆破等呼吸方法,这些方法是世界著名邪教奥修静修会的创办者印度人奥修(Osho)设计的静心灵修方法。
“奥修静修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印度人阿恰里亚·拉杰尼希创办的所谓静修组织。该组织在印度、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设立了数百个静修中心,鼓吹“性解放”,其实就是淫乱。其广收门徒,取得了很大的名声,聚敛了大量钱财。拉杰尼希还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圣城”,叫做安特洛普,大量信徒为他捐赠钱财和无偿劳动,每天数百名信徒在他的企业和农场无偿劳动12小时。随着势力逐渐壮大,拉杰尼希组建了自己的武装军队,杀害异己,教会火并,终于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注意。1985年被美国基督教政府驱逐出境,并被美国少数官员以反诈骗法指控其企谋杀、攻击、纵火、盗窃、窃听及鲁莽地危害安全等罪起诉,被法院勉强冠定为移民罪,曾遭到欧洲24个国家拒绝入境。1989年他返回印度,把名字改为奥修(osho),他们教团改称奥修静修会。1990年1月19日,拉杰尼希在印度死去。
2、“奥姆真理教”
奥姆真理教(Japanese Aum Doomsday Cult)是是日本一个以佛教和瑜伽为主的新兴宗教教团,也是日本代表性的邪教团体,由麻原彰晃创立于1985年。麻原心态阴暗,仇视社会,憎恨人类。在成立后短短数年里,他便网罗了近万名信徒,建立了30多个支部和道场,并在海外发展了四个支部。“奥姆真理教”在日本进行过一系列恐怖活动。1995年3月20日,奥姆真理教成员东京3条地铁线的5班列车上发动沙林毒气袭击并导致13人死亡,6300人受伤,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一起恐怖袭击事件。事件发生后,麻原等主犯被捕。1995年6月,东京地方检查厅以杀人和杀人未遂罪对麻原彰晃等7人提起公诉,地铁沙林事件的5名执行主犯中有3人被判死刑、两名被判无期徒刑。2000年该邪教组织更名为“阿莱夫教”,并于2007年分裂成两派:多数派为阿莱夫教,少数派为“光之轮教”。
3、唯一教
印度人拉兹尼什大学毕业后,对宗教的兴趣使他萌发了将哲学与宗教问题结合起来研究的念头,决定成立一个唯一正确、唯一可信的宗教组织——“唯一教”。这种宗教宣扬以性爱为始基,人们经由性的认识、性经验到达“真爱”的境界,然后由爱而接近上帝。 为了便于把这种思想付诸于实践,拉兹尼什辞去了大学教授之职,来到印度西部海岸的浦那地区创办他的神圣事业,把自己献身给了神。并以“爱”作为内容四处演讲,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1971年,拉兹尼什宣布他的“唯一教”诞生了,同时,在浦那市郊创办了该教的第一所修道院。 由于拉兹尼什在后来的演讲中露骨地倡导“性解放”,赤裸裸地宣讲性经验,引起了大部分人的不满,其中包括印度官方,而且,政府认定“唯一教”并非宗教组织,必须限期缴纳巨额税款。其后,拉兹尼什通过在美国的老同学希拉·希里,在新泽西州建立了“拉兹尼什基金地”,变卖浦那修道院的钱款也悉数汇往这个基金会。就带领一批忠实信徒,远涉重洋,去美国拓展事业,大肆敛财,通过信徒的无偿劳动、捐赠大量钱财和金银珠宝,在到美国的短短4年时间里,就聚敛了4亿美元、4架飞机、一架直升机、91辆豪华汽车。统一教”疯狂行径惹恼了美国民众和,警方和联邦调查局先后开始对“唯一教”采取行动。1985年10月27日,声名显赫的大教主拉兹尼什被捕。1990年,拉兹尼什在他的祖国——印度,和上帝见了面。“唯一教”,这条“接近上帝之路”,也终于走到了尽头。
4、“弥撒”组织
上世纪90年代初,罗马尼亚著名的“灵魂瑜伽大师”格里高里·比沃拉鲁(Gregorian Bivolaru)创办了一个名为“精神大融合运动”的组织,简称为“弥撒”组织。他推行裸体瑜伽,宣称通过传播瑜珈知识和实践,提高人们的灵性。然而所谓的裸体瑜伽,其实就是将瑜珈、性、色情混杂在一起。比沃拉鲁打着“解放”女性身体的旗号,宣称成为“弥撒”组织的成员就可以与“神圣女神”亲密交流。他欺骗和引诱数百名女性背弃自己的配偶,拍摄色情视频,甚至成为脱衣女郎和妓女。他的学校有数千名学员,曾卷入集体淫乱的丑闻。该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一度拥有4万多名成员,在罗马尼亚以及丹麦、瑞典、德国等16个国家的250个城市开班授课。“弥撒”的出名还因它在罗马尼亚科斯蒂内什蒂(Costinesti)和伯伊莱海尔库拉内(Baile Herculane)举办的“旋形队伍排列活动”,每年有数千人参与此项活动。
2013年,罗马尼亚最高法院判决比沃拉鲁6年有期徒刑,罪名是与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不过瑞典政府一直拒绝引渡,直到2016年2月27日,比沃拉鲁才在法国被捕。根据罗马尼亚检方的起诉书,在“弥撒”组织成立初期,比沃拉鲁和他的助手就同未成年女孩(有些甚至刚满十岁)发生性关系。“世界邪教观察网”认为,“弥撒”组织是一种危险的个人膜拜,根据脱离该组织的成员的证言,“弥撒”组织与其他臭名昭著的借助瑜珈为害社会的邪教组织并无二致。
5、谭崔课程
谭崔,是印度的一种教派,继承了印度教中瑜伽流派———性力派(纵乐派)的思想,认为通过性交可以使人类灵魂和肉体中的创造性能源激扬起来。像这种借瑜伽来宣扬色情的组织,在中国被秦铭远传播。秦铭远,男,一个身份是心理咨商博士、加拿大PD中心首席团体课程导师,号称“心灵成长导师、中国实践心理学领袖、心理咨商博士、加拿大PD中心首席团体课程导师”。另一个身份是奥修教的传承者,号称“成道者,奥修的衍生,风格延续奥修”,拥有清澈、温暖、爱、自由而和谐的内在。
秦铭远在谭崔课程上引导学员“脱光”,号称“分辨并打开爱、情绪、性等不同的能量中心”。他公开宣称“大家将在亲密、安全、放松的气氛中藉由每位学员彼此间的合作与信赖来去除对性的恐惧、罪恶感及羞耻感,这将会深化我们的爱、我们的性、我们的关系”,声称“经由性,超越性,达到宇宙性高潮……”秦铭远不仅公然鼓吹换妻换夫,甚至还宣称“铭远静心”可以治疗不孕症、脖子疼、口吃、鼻炎、视物不清、近视眼、毒瘾等,大肆敛财。秦铭远还在广州罗浮山打造了“静心山庄”,教授“静心术”。在山庄中,练习者被要求完全“臣服”于“师父”,甚至被鼓动辞掉工作,全身心地投入“静心山庄”中。2012年3月20日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警方对“静心山庄”包抄搜查,带走培训基地涉案人程某,相关网站也被关闭。
印度宗教迷惑行为,好刺激 | 地球知识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地球知识局
NO.2256-印度宗教迷惑行为
作者:尼耆拉
制:凯尔希 / 校稿:朝乾 / :幺蛾子
什么是印度教?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印度教无疑是一种宗教,但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从3500年前走来,最初的微光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世纪到公元前15世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时期。
最早的古印度文明以及和印度河流域
如今基本在巴基斯坦境内
印度继承了印度文明,但也与古早版本大不相同了▼

等到雅利安人进入次大陆后,他们的信仰和次大陆本土达罗毗荼人的原始崇拜相互融合。它历经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发展演化,也抵抗住了佛教、耆那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的冲击,成为今天印度80%人口信仰的宗教。
人多,宗教也多(:shutterstock)▼

雅利安人给南亚次大陆带来的影响
不只是宗教上的,还有语言和文化上的▼

这个古老的宗教表现出的信仰形式和崇拜方法极其复杂多样,在不同地区、不同教派之间有着巨大差异。因此,印度人民经常会带着各种奇葩的宗教行为强势闯入互联网世界,吸引大众的眼球,令人瞠目结舌。
但每一种看似诡异的行为,都有其历史渊源和自身逻辑。了解了背后的动因,或许我们就能以更加平和的态度稍稍接近那个与我们全然不同,而又光怪陆离的世界。
这是一个人神杂处的国度
(:shutterstock)▼

万物有灵,皆可膜拜
在印度电影《我的个神啊》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外星人PK在一所学校门口摆上一块石头,涂上红颜料,周围撒上些零钱,不一会就有源源不断的学生前来对着石头顶礼膜拜。
电影固然有些夸张,但是印度教中确实有无数神(据说有3亿3300万,但这显然是虚指),动物植物乃至山川草木都被人们尊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有神的身影
(泰米尔印度教徒婚礼,:壹网)▼

比如,在中国的互联网上曾广为流传一则“印度鼠庙”的奇闻:中国人眼里人人喊打,被当作“四害”的老鼠,在印度西北部的拉贾斯坦邦竟有属于自己的神庙。
鼠庙里满地硕鼠,因为每天被悉心投喂,所以数以万计的老鼠吃喝不愁;来庙里朝圣的人则络绎不绝,上至前土邦王,下到普通百姓,无不虔诚朝拜。人们认为这些老鼠会给自己带来吉祥,因此数百年来鼠庙的香火绵延不绝。
上万只老鼠在这座庙里接受印度人的膜拜
(:shutterstock)▼

再比如,印度人对牛的虔诚信仰。不过,并不是每头牛都会受到同样的重视。在所有种类的牛中,白色母瘤牛是最为神圣的。
在印度的街头,经常看到“神牛”穿梭在人潮车流中,画面奇特。然而人牛双方又都十分淡定,早已见怪不怪。行人还会恭敬地把食物供奉于神牛前。
人们把牛看得如此神圣,以至于药店里有用牛尿为原料蒸馏出的药水,新冠来袭时还有牛粪能预防病毒,强身健体的传言。
对待这么有牌面的动物,态度必须恭敬
(:shutterstock)▼


印度人民对于蛇的喜爱也让人感到惊诧。每年印历5月(即公历7-8月左右)初五是印度教的蛇节。各个地方的蛇节规模不甚一致,最隆重的当属印度中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一个名叫雪拉拉的村庄举办的蛇节。
在玩蛇这方面,印度人是老手
(:shutterstock)▼

人们会在节日前夕捕蛇,并用鲜花装饰它们。等到蛇节来临的那一天早上,村民们就排成队伍,在喧天锣鼓中行进至湿婆庙。
男人们放出装在罐子里的蛇,千百条蛇弯曲缠绕在湿婆像前,口吐信子,蛇身微微反射出柔软的晨光。妇女们则用牛奶鲜花等供奉这些圣物。等一天的庆祝活动结束,这些蛇才会被重新放归自然。
与其说是崇拜的圣物,不如说是玩物
(蛇节,:壹网)▼

为何印度人经常把各种自然界动物植物尊奉为神呢?因为,印度教早期形式是南亚次大陆古老的吠陀信仰,吠陀信仰中又糅合了达罗毗荼人盛行的动植物崇拜和雅利安人的自然神崇拜。
那时候,人们在自然的强大力量面前感到自身的微不足道,于是将自然界中的事物赋予神格,雷电是神、火焰是神、太阳是神、黎明也是神。
风雷水火、日月星辰皆有灵性
比如湿婆,就是宇宙和毁灭之神
(迷你版湿婆,:shutterstock)▼

可以说,今天印度教“万物皆是神”的属性从基因上就已被决定。随之而来的重视祭祀的传统也保留下来。于是就表现出了崇拜万物的现象。
神啊,托梦告诉我下期头奖号码吧!
(:shutterstock)▼

在数千年的演化过程中,想象力丰富的印度人贡献了浩如烟海的神祇故事。很多动物成了神的化身、神的坐骑、神的家庭成员。
比如蛇在印度教中就常作为神的护卫形象存在。印度教创世神话中也有“毗湿奴躺在千头眼镜蛇舍沙背上,漂浮在原始的大海上”的说法。再比如“神牛难迪”是湿婆大神的坐骑,而印度教经典吠陀中则将母牛尊奉为宇宙的象征。
舍沙,是拥有一千个蛇头的那伽之王
(毗湿奴与舍沙,:shutterstock)▼

印度教中的牛女神(:shutterstock)▼

不过,印度教虽然相信万物有灵,在崇拜实践上是多神论的,但是印度教本质上是一神信仰的。
印度教认为,世界上的所有神的背后有一个最高存在——“梵”。印度教徒追求的最高理想是“梵我合一”,他们一生可能膜拜无数神祇,但实际上沟通的是神祇背后那个最高的存在。
这种高深的奥秘只可意会,你就悟吧
(:shutterstock)▼

血腥、邪恶与性力崇拜
在印度教的各种崇拜行为中,还有一类更加隐秘、晦暗乃至阴森可怖——那就是对邪恶力量或者性力的崇拜。
今天的印度教主要分为毗湿奴教派、湿婆教派和萨克蒂教派,每个主要教派又发展出无数个支派,各个支派的风格大相径庭,有的甚至完全对立。不少支派有着非常诡异的修行。
神像看着有点瘆人啊(:shutterstock)▼

古代湿婆派曾发展出一些支派,其信徒以人的颅骨为食器,以烧尸灰涂抹身体,吃灰甚至尸体,还会进行人祭。这些恐怖的修行在今天或许已经很难见到,但是它们的确曾在古老的过去上演过。
如今,一些印度教修行者仍有涂灰的习惯
(:shutterstock)▼

萨克蒂教派以女神崇拜为核心,是从湿婆派中演化分离出来的。崇拜的女神主要是三大神及其化身们的配偶,包括财富女神拉克希米、雪山神女帕尔瓦蒂、辩才天女萨拉斯瓦底等等。
该教派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性力派”,因为该派信徒认为女神的活动力——即性力——是宇宙生成的源头。在过去,萨克蒂派的宗教仪式不仅有人祭,还有轮座,即男女交媾。这些仪式大多非常隐秘,比如左道性力派的教导就是不公开的。
印度克久拉霍古建筑群中的宗教造像
(:Flickr & shutterstock)▼


印度教的神话传说体系异常庞杂,这不仅是指神祇众多,而且还表现在神与神之间关系复杂,同一位神可能会有诸多相互矛盾的形象。
最典型的是迦梨女神,她是美丽温婉的雪山神女的诸多化身之一。和我们一般认知当中慈悲、善良、温柔的女神的形象不同,迦梨女神更多的与残暴血腥和黑暗相关。
迦梨,又称时母,是雪山神女的忿怒相
(:壹网)▼

她的形象十分骇人:皮肤呈现深黑色,怒目圆睁,口中伸出火红的长舌,脖颈上挂着骷髅串成的项链,有四只手,分别抓着利剑、三叉戟、滴血的头颅和接血的碗,坐骑是尸体。
因为伽梨女神恐怖、血腥、嗜杀的属性,印度教中的职业杀手会信奉她。但是迦梨女神这种残忍的性格并不是无缘无故的。
装扮成迦梨模样的印度教信徒
(:shutterstock)▼

杜尔迦,又称难近母,也是雪山神女的忿怒相
(:shutterstock)▼

传说有个名叫拉克塔比贾的魔鬼得到梵天神恩,他流出的每一滴血都会生出成千上万个同样的魔鬼,于是迦梨女神与之作战时就必须喝尽他流下的血。杀死魔鬼后,迦梨女神也变得嗜血成性,表现出了黑暗恐怖的形象。
用大白话说就是怒火攻心,杀疯了▼

为什么印度教会有这些诡异,甚至充满着负能量的信仰呢?同万物有灵的思想倾向一样,性力崇拜也是镌刻在印度教基因里的。它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河流域文明时期的母神崇拜。
而对迦梨女神的崇拜或许可以解释为对极端强大力量的归附。她的凶残是为了打倒威胁世界安宁的恶魔,人们在膜拜她的同时,也会在她恐怖无边的神力下战栗,并心甘情愿匍匐在她的脚下。
迦梨斩下的阿修罗首级(:shutterstock)▼

婆罗多舞《迦梨颂》表现了女神的战斗姿态▼

极端禁欲苦行
印度教也有着禁欲苦行,甚至存在自我折磨的一面。不只是古代,哪怕是今天的印度,也能看到不少坚持苦修的虔诚信仰者。他们有的人舍弃家庭,穿着极其俭朴,四处游方乞食;有的人高举一只手,数十年不放下来,或者进行着其他各种奇怪的苦行。
除了精神层面的苦修,还有肉体苦修(:Flickr)▼

湿婆派中的商羯罗遁世派主张苦修,主张通过苦行冥思获得解脱。该派许多婆罗门会舍弃在家的俗世生活,抛却身外之物,仅携带一席一碗,持杖漫游,过着白天乞食夜晚禅思的生活。
常年修行不辍,只为有朝一日能参透生死
(:shutterstock)▼

这种苦行节制的生活不仅限于印度教内,在印度其他宗教也不罕见。如耆那教就要求信徒消除私欲,修三宝、习苦行。
印度文明中这种节欲、抛弃世俗生活的修行方式在《奥义书》中已初见端倪。《奥义书》堪称古代印度哲学的源头,其中就强调“自我克制”的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思想起初并未被当时的婆罗门教重视。
没有那种世俗的欲望(:shutterstock)▼

公元前6世纪佛教兴起之后,大力提倡素食、节欲,婆罗门教与佛教互相争斗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相互吸收、相互影响,于是这种节欲观也逐渐被印度教所重视。
禁欲主义的修行方式也受业报轮回观念和“精神解脱”观念影响。这两种观念也都起源于《奥义书》。
佛教从印度教中吸收借鉴了不少东西
前文说的舍沙,也被佛教当成了护法神
(:shutterstock)▼

业报轮回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原则对中国人来讲也毫不陌生。但是婆罗门教圣贤认为即便得到好的果报,还是要继续承受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轮回之苦,只有彻底跳出轮回,才能够完全解放,这就是“解脱”。
于是尘世名利都不再有意义,婆罗门圣贤只追求抛弃一切欲望的解脱之道。而苦行修炼被认为正是积累善因,帮助早日解脱的行为。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世人忙忙碌碌为哪般?
(:shutterstock)▼

另外,印度社会从古至今的施舍传统不仅给了游方僧们基本的供养,而且使得他们拥有备受尊重和崇敬的社会地位。
布施是大功德(:shutterstock)▼

绝大多数印度人的一生都与宗教离不开关系,他们浸润在神的世界中。虔诚的印度教徒一天从早到晚都在祭祀,人生的尽头会追求死在恒河边,火化之后将骨灰投入恒河,以求得解脱。
在无神论者看来,这些行为无疑是荒诞不经的。但这些看似荒诞的行为,其本身却有着自洽的逻辑,背后存在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渊源。
恒河畔的火葬(:shutterstock)▼

如果对比中国,印度近现代以来,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暴力革命和深刻的社会变革,其国家与民族的独立,是通过和平请愿得来的。
这一方面使得其延续数千年的宗教文化传统没有遭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也导致许多制约其现代化进程的宗教文化残余,在印度仍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比如种姓制度。这也就是今天的印度普遍存在奇葩宗教行为的原因。
参考资料:
1.《恒河沐浴——印度教概览》朱明忠
2.《印度教》朱明忠
3.《印度密教》薛克翘
4.《印度神话之历史性解读:湿婆篇》姜景奎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shutterstock
END
建志补罗:帕拉瓦王朝的砂岩浮世绘——我在南印逛神庙
■在印度古典建筑学与堪舆理论中,人类在大地上建造的神庙是宏观宇宙的缩影,同时又是人体微观宇宙的投射,一座完美的神庙,其构件之间的位置和比例需严格对应人体的七个主要脉轮。从进入神庙到完成对神像或林伽“觐见”的过程既是一场同宇宙本源的对话,又是一种逐渐深入自我并打开身心的内观。
他们恰恰崩溃于印度教的起点:对混沌深渊的认知,把悲苦当成人之条件来接受。——奈保尔
1
第一次从北印回来时我曾矫情地发誓,“需要缓冲一年半载再去”。
事隔三个月,我又打脸踏上了南印的国土。
没错,那些泔水垃圾场里的夜间巴士站,露天火葬亭里的呛人浓烟,新德里贫民区犹如大型逃生游戏的街头,斋普尔被司机强行拉去的黑帮染印厂,阿格拉差点从天而降掉进咖喱碗里的壁虎,在被淹没一半的瓦拉纳西看夜祭时从恒河淤泥中爬上脚背的巨型潮虫,烧尸河阶边以“为穷人买烧尸柴”讹诈的假祭司……依然会时不时出现在惊梦中。但更为清晰和鲜活的,是一种蜃景般的、模糊着现实与想象之经纬的、几乎称得上如梦似幻的错位感。一切都那么古老,一切又宛若新生,所有迷宫般的巷道都拽着我走向深处,所有的千年庙墟上都有人在哭你昨天的眼泪。记忆中的印度是明丽与幽黯交替的布料,也是剪辑师缺席的连环默片,或许就如奈保尔所说,这是一个虚悬在时间中的国家。对任何一个从那儿回来的人而言(管你是寻根者还是游客),从此往后,世界仅仅分为印度和非印度。
世界分为印度和非印度,而印度又分为北印和南印。以德干高原南侧为界,两边的人们似乎相信自己分别生活在南北半球,并且互相以对方为反足人(antipode),完全不觉得有深入理解或彼此融合的需要。的确,北印是喜马拉雅雪山、恒河平原与亚穆纳河的世界,大一统的荣光在印度—雅利安人和外族人手中击鼓传花,孔雀朝的佛教窣堵坡与莫卧儿朝的伊斯兰皇陵同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印地语和英文占据不容置疑的语言霸权。南印则属于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高韦里河与东西高止山脉,在次大陆上生活更悠久的达罗毗荼土著从未形成统一政权,泰米尔语、泰卢固语、卡纳达语、马拉亚姆语……各邦的语言与它们频繁更迭的王朝一样纷纭且互不相让,印度教传统有更繁复的怛特罗、更激越的情感表达、扎入更深更暗处的树根。
也许如这首古老的匿名湿婆颂诗所唱的:“人类看三种事物永不厌倦,星辰、火焰和流水;因此我看你也不厌倦,因为流水在你发间,火焰在你掌中,寰宇亿万星辰形成在你呼吸之间。”此次我从泰米尔纳德邦的首府金奈入境南印,途经三个邦十六座城市,计划考察帕拉瓦、朱罗、潘迪亚、曷萨拉、毗奢耶那伽罗诸朝的三十余座中世纪神庙,其中一半以上至今仍是“活庙”。是的,比起泰姬陵这类完全成为景观的坟墓,我更偏爱那些作为人们实践信仰之现场的、会呼吸也会击掌而歌的建筑,我希望在神庙的阴影中隐没而凝视,因为“伐楼那有一千只眼睛/因陀罗有一百只眼睛/你和我,只有两只。”

普祭中的毗湿奴派婆罗门,赐福者之主神庙

接吻的爱侣,赐福者之主神庙千柱厅
2
和同伴一起抵达甘吉布勒姆(Kamchipuram)那天,正逢丰收节首日。街上的牛在突突车与摩托的缝隙间悠然穿行,脖子被系上了五光十色的铃铛,染了眉毛,点了额饰,牛角被涂成血红或金黄。家家户户门口地上都画着丰收节主题的“柯蓝”(kolam)装饰:两侧是甘蔗枝,四角是菠萝(或盛放甜品的瓮)和烛台,中央是六芒星或爱心等几何装饰案。担任柯蓝绘者的多是家中年长的妇女,只见她们弯腰及地,纱丽垂足,手指拈着粉笔或蘸取面粉,专心于眼前的方寸之地,犹如辛劳的拾穗者。
路面交通依然一片混乱,但这儿似乎要比北印宁静得多。
丰收节(Pongal)是泰米尔纳德邦重要的民间节庆,庆祝的是冬日将尽,太阳进入摩羯座,从此开启日头渐长的六个月份,一般落在公历1月14日前后的三至四天。名义上,该节的敬献对象是吠陀时代的太阳神苏利耶,因而最隆重的第二日也叫苏利耶丰收日,但和南印大多节日一样,实际上主要给大家提供了吃香喝辣,走亲访友,以及最重要的,去神庙里敬拜三相神的契机。三相神自然并不包括太阳神,仅指创世神梵天、护世神毗湿奴、灭世神湿婆,在虔爱主义的发源地南印诸邦,几乎没有专门供奉梵天的神庙,而成毗湿奴派与湿婆派二足鼎立的格局。
我前往观看晨间普祭(puja)的赐福者之主神庙(Varadharaja Perumal Temple)即甘吉布勒姆最大的毗湿奴派神庙,始建于11世纪的朱罗王朝,是108处毗湿奴“优胜宝地”之一(Divya Desam,其中15座神庙都在甘吉布勒姆)。早晨八点半赶到时,婆罗门祭司已用层层叠叠的花环完成了对游行神像(ustav murti)的装饰,十几个祭司正用大竹竿子穿起两顶神轿,分别抬着毗湿奴及妻子拉克希米(财富女神/吉祥天女,常被戏称为“富婆”),在白底红纹莲叶华盖下齐唱梵文颂歌。最小的祭司大概十三四岁,戴着眼镜,面容沉静,偶然忘词,和其他人一样上身赤裸,仅佩一条圣线;最大的可能有六十以上。领拜者手握火炬和铜铃,对着轿上的神像行光明礼。五步开外立着三排双臂交抱的中年婆罗门,他们是专司唱诵的仪仗队,不仅前额画上了毗湿奴派特有的“山”字圣印(urdhva pundra),以区分于湿婆派的“三”字圣印(tripundra),连两条大臂、胸口和肚脐也一丝不苟画上了。
这种统称为提拉卡(tilaka)的圣印是印度教信徒最可见的身份标签,神庙内的多数人也绝不惮于在周身最醒目的地方给自己贴上(画上)标签,作为其信仰派别的彰显。毗湿奴派近十个主要支派的额标就各有微妙差别,更不用提底下芜杂的次分支。赐福者之主神庙的祭司们显然属于南方大派室利系(Sri Vaishnavism):构成“山”字外围的白色U形以檀香膏画成,再用朱砂涂抹中间的红竖杠——精确地说是纤长的水滴形。《奥义书》中将“山”的三道竖解为三部吠陀经(《梨俱吠陀》《夜柔吠陀》《娑摩吠陀》),或者“Om”口诀的三个音节(A、U、M),但若你在街上拉住一个室利系的普通信徒询问,他多半会告诉你外围两竖代表毗神的尊贵两足,而中间一竖代表拉克希米:“要接近我主必须先通过女神传话……”(类似地,如果仅仅通过《往世书》体系为代表的神话叙事来了解印度,很容易误认为印度是世上女性地位最高的国家。)
这样,通过辨识额标和衣着,两个陌生人在路上一照面,甚至不用开口说话,对于彼此的教派、种姓、宗族都已有了笼统的印象。南印人并不以此为惧。知道自己是谁,属于哪里,知道自己在纷纭世界中的确凿位置,这就如同知晓每年的季风何时过境,或雨季何时终结一样重要。我猜想这是在此地生活的先决:混沌登峰造极之处酝酿着最严苛的秩序,数千年来,种种令外人无措的称号、仪轨和等级是印度教于现世的飓风中央提供的台风眼,这里面有一种悖论的民主。

丰收节柯蓝

用面粉起草柯蓝的婆婆
3
甘吉布勒姆是中世纪早期一度称霸南印的帕拉瓦王朝(Pallava Dynasty,275—897)的旧都,印度教七圣城之一,因为同时是湿婆、毗湿奴、萨克蒂女神信仰(性力派)的中心,也称“三神居”。公元7世纪,这是玄奘在天竺所踏足的最南端的土地,他在《大唐西域记》中把这座泰米尔文化的中心城市称作“建志补罗”:“达罗毗荼国周六千余里,国大都城号建志补罗,周三十余里。土地沃壤,稼穑丰盛,多花果,出宝物。气序温暑,风俗勇烈。深笃信义,高尚博识,而语言文字,少异中印度。伽蓝百余所,僧徒万余人,皆遵学上座部法。”
达罗毗荼国即彼时统治泰米尔纳德地区的帕拉瓦王朝,但帕拉瓦国君大多信奉印度教,偶有信奉耆那教,同时宽容其他宗教。公元1至5世纪间佛教曾在建志蓬勃发展,传说印度禅宗28祖菩提达摩(Bodhidharma)是5世纪帕拉瓦某国王的三王子,自香至国(即建志)航海来广州而北上弘法,始成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此为《景德传灯录》《传法正宗记》等汉语佛教文献记载,印度(非官方)文献中只称他为“少林功夫创始人”。不管怎么说,到了玄奘赴天竺时,佛教在印度全境已趋衰落,但作为曾经三大宗教神庙林立的圣地,《大唐西域记》中“伽蓝百余所,僧徒万余人”的描述或许并非夸张。何况玄奘去建志补罗本是为继续南行,渡海赴僧伽罗(斯里兰卡)学习上座部佛法,适逢僧伽罗国战乱,大批僧侣北上建志避难,无奈才向这群北漂僧就地求法。
建志补罗见证了帕拉瓦石刻艺术的高光时刻,也拉开了泰米尔纳德地区石砌神庙建筑的帷幕。如果只能在这座“千庙之城”中拜访一座神庙,我无疑会选那罗辛哈跋摩二世(Narasimhavarman II,别号“狮子王”,Rajasimha)敕建的吉罗娑之主神庙。听名字便知这是一座湿婆派神庙,吉罗娑之主(Kailasanathar)是湿婆的别号,今天位于我国西藏的吉罗娑山(即喜马拉雅冈仁波齐峰),是印度教神话中湿婆的永恒居所。这座建于公元700年前后的神庙虽然不大,却已有了早期达罗毗荼石砌神庙的一切主要构件,自东向西依次为:山形瞿布罗塔门(gopura)、神牛南迪(湿婆坐骑)殿、曼达波柱厅(mantapa)、胎室(garbhagriha)和胎室上方的角锥形维摩纳主塔(vimana),构成一个步步深入的线性宗教空间。其中胎室起源于安放中心神像或林伽的神龛(湿婆绝大多数情况下以林伽而非神像形式被供奉),是一座神庙最核心的建筑体,重要性堪比天主教堂的至圣所(sanctum sanctorum)。周围狭窄幽暗、仅由昏暗油灯照明的回廊(pradakshina)供信徒顺时针绕行神像使用(类似于佛教的“转塔”),也被视作胎室建筑的一部分,进入胎室绕行参拜的过程是一种进入子宫重获新生的空间象征。如此,沿着水平轴线从东到西,信徒将走过一条由导入空间(塔门、南迪殿,后期还包括门厅)到礼仪空间(柱厅,后期分为大柱厅和半柱厅)再到觐见空间(胎室)的朝圣之路,逐步抵达神庙被藏起的精神核心。有时,觐见空间和礼仪空间中还会有一个过渡空间(胎室与大柱厅之间的过厅antarala),我们几天后继续南下考察的朱罗王朝三大庙,就是在帕拉瓦人奠定的基本规制上不断补充附属空间、增大建筑和雕塑规模的结果。朱罗三大庙是南印最著名的世遗和中世纪印度教建筑的名片,而吉罗娑之主为代表的帕拉瓦王朝神庙是朱罗神庙的源头。
在印度古典建筑学与堪舆理论中,人类在大地上建造的神庙是宏观宇宙的缩影,同时又是人体微观宇宙的投射,一座完美的神庙,其构件之间的位置和比例需严格对应人体的七个主要脉轮。相传与吠陀经典一样古老的《筑造论》(Vastu Shastra)中对这些对应关系有详细的记载,比如眉心轮(Ajna)对应胎室,顶轮(Sahasrara)对应胎室上方的维摩纳主塔,心轮(Anahata)对应曼达波柱厅,脐轮(Manipura)对应南迪殿等。这种解剖学—怛特罗—宇宙观之间的一体论在南印发展得尤为纯熟:我即原人(purusha),原人即神庙,神庙即世界。从进入神庙到完成对神像或林伽“觐见”(darshan)的过程既是一场同宇宙本源的对话,又是一种逐渐深入自我并打开身心的内观。
吉罗娑之主神庙虽然是建志城内现存最古老的湿婆庙,但放到达罗毗荼印度教神庙建筑史中看,它并非起点,而是一个典范性的小高峰。在它之前还有帕拉瓦人开凿在沿海地区的石窟神庙(以默哈伯利布勒姆为代表),甚至可能有成熟的木质神庙建筑,其历史与印度教信仰的历史一样久远,只是木构易朽,没有留下物质证据罢了。此外,南印安达罗王朝、北印贵霜和笈多王朝的佛教石质神庙(包括石窟和石砌)也一定为早期印度教石质神庙的建造提供了灵感和竞争的刺激源。吉罗娑之主神庙柱厅外墙上腾跃而非蹲距的狮子就是帕拉瓦晚期风格的特征,而环绕主体建筑周围的绕行院落(prakara)也是晚期特征。院墙内侧的58个小型壁龛中生动的深浮雕有如一连串砂岩浮世绘,在相对迷你的框形空间内,以几近圆雕的纵深嵌入了极富动感的画面:湿婆的舞王相、施恩罗波那相、诛安陀加相,其妻雪山女神帕尔瓦蒂作为杜尔伽女战神的诛水牛相,表现湿婆合家天伦的苏摩室建陀相……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大天(Mahadeva,湿婆尊称)是神庙资助者 “狮子王”的家神。壁龛侧壁残存的壁画是世上仅存的两处帕拉瓦壁画之一,可惜风化剥落严重,不把整个身子压扁钻进壁龛内部几乎看不见。
最精彩的还是神庙主殿外墙上的一圈巨型石雕,它们集中展现了1300年前帕拉瓦人对砂岩这种介质的纯熟掌握。与笈多时期达到巅峰的、以静穆的坐姿和立姿为主的北印佛教石雕不同,印度教石雕多表现动感十足的神话故事场景。由于每位主神都有诸多化身(avatara,“阿凡达”,就像毗湿奴有十化身,杜尔迦有九相和十慧母,湿婆的小号同样不计其数),判断主神正以哪一个小号登录的重要依据就是看他/她正在诛杀哪个恶魔(药叉或阿修罗),比如上文提到的诛水牛怪摩西沙(Mahisauramardini)和诛阿修罗安陀加(Andhakasura)相,著名的湿婆脚踏愚魔跳灭世之舞的舞王形象(Nataraja)也可以归入这类诛魔相中——类似于基督教像学中判断圣徒身份的重要依据是他或她殉道的工具(圣凯瑟琳的轮子,圣巴多罗买的匕首,圣劳伦斯的烤架)。这些暴力场景对如何用最笨重的介质来表现最矫健的动作和戏剧张力提出了挑战,帕拉瓦人的长项正在于此。此外他们还好创新,常在那些高度程式化的圣家族场景中添入意外生动的新细节,比如主殿外墙壁龛中有一尊经过灰泥修复的大天乌玛随侍相(Umasahita),就背离了湿婆夫妇各自执法器并排正襟危坐的传统,让翘腿而坐的湿婆亲昵地抬起斜倚在座位上的乌玛的下巴,女神又羞又喜的神情几乎要隔着岩石溢出来。又如主殿转角壁龛里的湿婆成亲,表现这一场景的通常程式是“俊美新郎相”(Kalyanasundara,其中大天作衣饰华丽的王子打扮,戴着缀满珠宝的高王冠),而帕拉瓦人却给了湿婆一个发辫披散的雷鬼头,配一个极其性感的扭臀动作,仿佛大天因为沉浸于迎娶挚爱的狂喜中而忘了妆扮(这也十分符合他“天真之主”的人设)。雷鬼发辫其实来自湿婆的另一个常见形象“南面经师相”(Dakshinamurti),此相将大天表现为面朝南方(死亡和无明的方向)坐在榕树下讲道除惑的导师,吉罗娑之主的主殿壁龛里就有这一形象。通过岩石传达肌肉的美感,让柔情和力量轮番流动在石头的纹理中,这是看似质朴无华的帕拉瓦石雕的杰出特质,这一点,我们在默哈伯利布勒姆的巨型浮雕石壁上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吉罗娑之主神庙的维摩纳、曼达波和院墙

主殿外墙的南面经师相
4
南印现存最早的石砌神庙位于卡纳塔克邦艾霍莱(Aihole, 公元5世纪),而帕拉瓦王朝7世纪前的神庙并无留存。到了8世纪,帕拉瓦人兵败于来自德干高原的老对手遮娄其人(Chalukyas),首都建志补罗沦陷,但热爱艺术的遮娄其国王不曾破坏吉罗娑之主神庙分毫,反而将一大批建志工匠带回遮娄其都城帕塔达卡(Pattadakal,今天是卡纳塔克邦的一处世遗),仿照吉罗娑之主的样式兴建了大量混合南方达罗毗荼式与北方那伽罗式的“中间式”风格神庙,即著名的“德干风格”(Deccan Style),遂成印度中世纪建筑史上一段南北交融的佳话。
昔日的“千庙之城”建志今天当然已没有千座神庙,但光是献给湿婆的神庙仍然有108座(印度人民热爱这个数字),这并非杜撰。吉罗娑之主神庙外,最著名的是大约三公里外的芒果树之主神庙(Ekambareswarar Temple),同样由帕拉瓦人首建于7世纪,现存的建筑大部分是朱罗王朝在10世纪和毗奢耶那伽罗王朝在15世纪重修的,有着规模宏伟的曼达波和瞿布罗,如今是建志香火最旺的湿婆庙,每天定时做六道普祭,换言之,与仅作为废墟供人参观的吉罗娑之主不同,这是一座真正的“活庙”。
这也是一座谈恋爱主题的神庙——主神动辄长达亿万年的爱情故事是南印人民最津津乐道的艺术主题之一,湿婆与帕尔瓦蒂之间无数的争吵与复合被看作神向人示现的“理拉”(Leela,“神圣戏剧”),分分合合不会破坏大天夫妇之间的浓情蜜意,这也被看作对凡人婚姻生活的指导。本庙的奠基传说正是基于这一“理拉”:有一次大天两口子又闹别扭,帕尔瓦蒂被诅咒皮肤变得像她的小号迦梨一样黑(Kali意为“时母”,是杜尔迦十慧母化身中的畏怖相,戴骷髅花鬘,长舌而八臂,披发而黑肤),为了赎罪,女神跑去附近一棵芒果树下苦修,湿婆这个模范丈夫坚持要考验妻子的虔心,先放火烧(后被月光冷却)再放恒河水淹芒果树;然而恒河女神亘伽(Ganga)本是帕尔瓦蒂的亲姐姐(两人同为雪山王喜马万的女儿),听到妹妹的祈祷后就没有再努力闹洪水了,于是考验成功,帕尔瓦蒂就地用砂土塑了一个林伽献给湿婆,就是本庙的主位被拜物“地林伽”(Prithivi Lingam)了。另一个香艳的版本是被水淹时女神身边正好有一尊林伽,于是女神赶紧抱住林伽求生,因为太使劲而把双乳的形状刻在了林伽上……可能这就是人类最早的石膏胸像。第三个版本把这段故事放在男神女神婚前(或是他俩无数次离婚后的某一次复婚前):帕尔瓦蒂正在芒果树下崇拜砂土做的地林伽,附近的维加瓦蒂河(Vegavati)突然发洪水,眼看就要淹没林伽,护(未婚)夫心切的帕尔瓦蒂将林伽抱入怀中紧紧相拥,于是湿婆大为感动,下凡娶她为妻,这一形象的湿婆从此在泰米尔语中被称作“溶化在她拥抱里的人”(Tazhuva kuzhainthaar)。我们可以在这些林林总总的民间传说中瞥见泰米尔人民对“神圣理拉”的理解:即使是湿婆这样的最高神之一也绝非什么四平八稳的完人,神的亲密关系同样会充满磨难,而主神夫妇以戏剧(往往是闹剧)向凡人示现他俩婚姻关系的不完美,恰是要鼓励人们对自己的配偶多些耐心,像神一样克服困难往前走。不管这些建庙传说的实际老娘舅效果如何,乌玛—帕尔瓦蒂从此就作为伽摩克希(Kamakshi,“爱欲母”)在这座神庙内同夫君一起被崇拜。而那棵传说3500岁高龄的芒果树至今仍屹立在神庙内庭中央(旁边真的挂了写有“神圣芒果树:3500岁”的泰米尔语和英语牌子),围绕它筑起了高台,供人们像胎室里绕林伽一样顺时针绕树祈愿。据说这颗圣树的枝丫可以长出四种口味的芒果,可惜一月不是结果的季节,连一个青芒果都没看到。
上面提到芒果树之主是五元素神庙中的“地”元素庙,实际上“五元素神庙” (Pancha Bhoota Sthalam)是南印传统,人们相信湿婆曾以地、水、火、风、空五种形式的林伽示现于南印各地,这些林伽中的四座至今被供奉在泰米尔纳德邦(建志的地林伽神庙,崔奇的水林伽神庙,蒂鲁文纳马莱的火林伽神庙,吉登伯勒姆的空林伽神庙——空林伽不是一座实体林伽,我们会在说到吉登伯勒姆的舞王庙时加以详述),第五座风林伽神庙则在安德拉邦。早在《阿达婆吠陀》中就有人体内的五元素如何与五种体液对应,共同影响身心健康的论述,与中医理论和欧洲中世纪四体液说多有相通,到了后吠陀时代,随着三相神取代吠陀旧神成为至尊主神,湿婆也被看作是宇宙中一切元素的主人,有诗为证:
水、地、火、风、苍穹
日、月、阿特曼(灵魂)
你拥有这一切,你即一切
手持骷髅碗的英俊者啊,为什么你
还要浪迹天涯,疯疯傻傻
从天真的姑娘们手中接过布施
仿佛你一无所有?
进入芒果树之主神庙的瞿布罗前,一个守着塔门卖鲜花的婆婆看到我脖子上戴了一串金盏花环(南印妇女进神庙标配,清早花50卢比在赐福者之主神庙门口买的),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一串更沉的花环挂到了同伴头上,一边大声说:“你是湿婆,她是帕尔瓦蒂……”同伴只能忙不迭掏钱。即使是小贩抢做生意都能做出如此气魄,就是这座地元素神庙的另一种接地气之处了。
(作者为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
性力派,扒一扒那些披着瑜伽外衣的邪教组织
瑜伽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探寻“梵我合一”的道理与方法。发展到现代,它主要是一系列修身养心的方法,由于瑜伽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便被人加以利用,打着瑜伽的旗号,发展传播邪教。在此,笔者扒一扒那些披着瑜伽外衣传播邪教的组织。1、“奥修静修会”在瑜伽课程中有重生呼吸、升华呼吸、呼吸爆破等呼吸方法,这些方法是世界著名邪教奥修静修会的创办者印度人奥修(Osho)设计的静心灵修方法。“奥修静修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印度人阿恰里亚·拉杰尼希创办的所谓静修组织。该组织在印度、美国...
瑜伽的故乡——灵性的印度(性力派)
印度是瑜伽的故乡,它拥有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历史,同时文化上也呈现鲜明而又强烈的宗教色彩,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特点,这一切培育了瑜伽的成长土壤。印度万千神庙中的的一座马克思说过:“(古代)印度没有历史。”为什么这么说呢?众所周知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可考证的历史也有4500年以上,它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却少有文字记载的信史,历史上屡遭外族入侵并在总体上处于分多于合,合中有分的状态,却依然能维系民族血脉传承至今。这样的现象在世界上并不多见。宗教性是印度的突出特点。目前,印度99%以上的人都是宗教信徒。印度历...
性力派,瑜伽的故乡——灵性的印度
印度是瑜伽的故乡,它拥有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历史,同时文化上也呈现鲜明而又强烈的宗教色彩,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特点,这一切培育了瑜伽的成长土壤。印度万千神庙中的的一座马克思说过:“(古代)印度没有历史。”为什么这么说呢?众所周知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可考证的历史也有4500年以上,它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却少有文字记载的信史,历史上屡遭外族入侵并在总体上处于分多于合,合中有分的状态,却依然能维系民族血脉传承至今。这样的现象在世界上并不多见。宗教性是印度的突出特点。目前,印度99%以上的人都是宗教信徒。印度历...
性力派,连蜥蜴和母牛都逃不过强奸,印度为何会成为强奸大国?
宗教信仰,促使印度普遍歧视女性据相关数据统计,早在20世纪70年代,印度每22分钟就会发生一起强奸案。而印度著名阿米尔汗在十年前调查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2年,印度法院总共受理了10141起强奸案,而被定罪者则仅有3563人——这样高频度的强奸犯罪,让印度坐视了21世纪“强奸犯罪”大国的位置。而造成印度强奸犯罪泛滥的根本原因,在于印度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而造成今日印度女性地位低下的,恐怕与印度的宗教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印度女性)印度教是印度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社会主流宗教。据统计,有80%的印度人口信...
性力派,任何法,任何派别,都有优点和不足
其实任何法,都有优点和缺点。只有认识了优缺点的共存,才算是合格的修道人。否则只是迷信者。你看为什么宗教,教派之间都会吵来吵去,争取第一。这就是人的偏见。其实每个宗教都有优点和缺点。法也一样,也有优点和缺点。 比如汉地的法的优点,就是简单,整体。汉人喜欢简单,你看从老子就知道了。老子要走时,本来什么话都不留下。最后因为有个守关的人,说老子你要留下东西才能走。所以老子就留下来五千言。就五千个字而已。中国文化,最简单的,就是八卦,把天地人所有的秘密都进去了。这个优点,恰恰也是他的缺点。为什么?因为简,很好把握,...
性力派,佛教三字经(密宗)
(密宗又名真言宗,天竺属灌顶部)善无畏,至长安,唐一行,授真传。 作疏释,《大日经》;真言教,始得明。 金刚智,及不空,接踵来,广法通。 灌顶法,不轻授;非法器,转获咎。 立禁令,自明始,秘密宗,敕停止。善无畏,至长安,善无畏(公元637年~735年)唐代高僧。中印度摩伽陀国人。师从达磨掬多,学习密法。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善无畏以八十高龄抵达中国长安,于开元二十年上表奏请返回印度,但未得准许。开元二十三年十一月七日示寂,世寿九十九,法腊八十,葬于龙门西山广纪寺。付法弟子有宝思、一行、玄超、义林...
孤岛女神庙,印度教最有名的性力派女神之一,喜欢雌性家禽(性力派)
费瓦湖是尼泊尔皇家度假胜地,紧邻湖南岸就是尼泊尔国王的行宫,它是尼泊尔的第二大湖泊,是博卡拉最迷人的旅游境地。湖上有一座孤岛,点缀着费瓦湖的美,同时岛上的女神庙非常有名,是著名的尼泊尔印度教夏克蒂女神庙。女神在雅利安人以前的印度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她们在吠陀时期受到忽视,却一直在东印度的一些偏远村落和森林中流行。后来,印度教中兴起了性力派,才将女神神圣的庙堂。性力派强调宇宙万物的阴阳两极说,在尼泊尔印度教信徒眼里,夏克蒂女神(力量)比男神有更大的活力。夏克蒂女神庙是博卡拉最要紧的标志,女神夏克蒂是...
性力派,当邪教盯上女人的身体
简单来说,打着宗教幌子行利己之实的团体,危害宗教系统的,被称为异端,严重危害社会的,就是邪教了。当然国家对于邪教有更为明确的定义,即“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其中的蒙骗,除了骗钱,另一项就是骗色了。当邪教盯上你的钱包,它会用尽宗教的幌子把私产归为教会或者首脑。当邪教盯上女人的身体,它也会用尽宗教的幌子,竭力破坏原本单向性的身体关系和观念,将其归为团体或者个人。 印度奥修教鼓吹淫乱臭名昭著奥修教教主拉杰尼...
性力派,印度宗教迷惑行为,好刺激 | 地球知识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NO.2256-印度宗教迷惑行为制:凯尔希 / 校稿:朝乾 / :幺蛾子如今基本在巴基斯坦境内不只是宗教上的,还有语言和文化上的▼这个古老的宗教表现出的信仰形式和崇拜方法极其复杂多样,在不同地区、不同教派之间有着巨大差异。因此,印度人民经常会带着各种奇葩的宗教行为强势闯入互联网世界,吸引大众的眼球,令人瞠目结舌。但每一种看似诡异的行为,都有其历史渊源和自身逻辑。了解了背后的动因,或许我们就能以更加平和的态度稍稍接近那个与我们全然不同,而又光怪陆离的世界。这是一个人神杂处的国度万物有灵...
- 1系带撕裂了一个小口子,好吃到不自觉微笑——正宗的粤式双皮奶
- 2一组手臂二三头肌训练,助你练出结实有力的麒麟臂(如何锻炼手臂肌肉力量)
- 3请勿下架【十大禁曲】黑色星期五(全球十大禁曲原版试听)
- 4没想到吧,有了二胎的戚薇说,安全期并不安全(戚薇怀孕安全期)
- 5懒人学琴民谣吉他谱①,收藏吧!(民谣吉他谱怎么看懂)
- 6外星飞船?日照附近海域发现不明飞行物,准备击落,到底是什么?(中国击落ufo外星人视频)
- 7dnf补丁安装在哪个文件夹,DNF:史诗都在这样的深渊柱子里吗?贴图文件怎么打开?
- 8女子下车后竟被自己车撞 盘点诡异离奇的车祸现场(车祸灵异事件真实案例大全)
- 947岁舒淇满头白发,近照曝光:结婚7年后,她怎么变成这样?(舒淇近照满头白发)
发表观点(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