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百科  > 

社交恐怖症的病因,社交恐惧症——“治不好了”

  • 点击3787次
  • www.couwai.com
  • 评论11条
  • 导读社交恐怖症的病因,“治不好了”治愈,是患者所期望的,他也因此希望治疗师能给予他“正能量”——他希望治疗师可以给他治愈的保证,帮他消除症状,成为他想成为的人。他始终认为只要坚持总会成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但什么才是治愈呢?在这点上,其实患者与治疗师也存在...

    “治不好了”

    治愈,是患者所期望的,他也因此希望治疗师能给予他“正能量”——他希望治疗师可以给他治愈的保证,帮他消除症状,成为他想成为的人。他始终认为只要坚持总会成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但什么才是治愈呢?在这点上,其实患者与治疗师也存在着分歧。

    他因为童年的创伤,在内心中早已形成了一个空洞,而他急于用一个完美的幻想、成功、名誉、地位、尊重、被爱来缓解内心深处的自卑与恐惧。这种“基本焦虑”就好像一股邪恶的能量来左右,并控制他,逼迫他把自己变成他所不是的人,这成了他减轻内心焦虑的“解决法”。但他的“苦心经营”总会被突如其来的现实所打破,当他无法继续维系完美自我的幻想,他就会陷入到焦虑之中。他当然希望治疗师可以帮他去掉症状,这样他就可以继续活在自己原有的“解决法”中,继续用幻想的强大与完美来逃避真实的自己与困境。

    但这并不是治愈,而是继续做梦,真正的治愈是活出真实的自己,而不再把自己包裹在完美的幻想里。正如,一位男性患者从小没有父爱,而母亲却一味地在伤害和贬低他,因此从小他就依赖强者,后来就干脆把自己扮演与塑造成一个强者,来逃避自己内心的卑微,通过这种方式填满心中的空洞。有那么一段时间,似乎他强大了,强大到可以超越困境,可以不被伤害,可以抬起头来做人,但他只是掩盖了,而不是真正抚平了内心中的伤痕。因此,当他强大的幻想被打破,当光环不在,当他无法再自欺的时候,他来寻求治疗。

    社交恐惧症——“治不好了”

    但,什么才是正常?没有症状就是正常?回归之前的平衡就是治愈?如果之前的平衡就是一种病态的平衡,之前的自我就是一个虚假的自我,之前的生活就是在演戏,那么回到当初的状态不是继续做梦?

    一位女性患者给我写来了这样的信:

    我患有社交恐惧症,尤其是别人和我对视的时候尤为紧张。这个问题产生于高中,那时我有一个好朋友,但我却很不喜欢她,因为她说话总是针对我,但我害怕得罪她,也总是压抑自己的情绪。但压抑的时间久了心里就特别难受,有时上课就直勾勾地看着她,结果对方也发现了。虽然下课后她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不同,但从那时开始我就觉得自己目光不自然,会引发别人的反感。之后我的人际和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我本来有能力做更好的工作,但现在却只能做一个兼职,因为我无法承受和别人对视的痛苦。我只要不对视就没有问题,但只要一对视,就大脑一片空白,话都不会说了,紧张的要命,似乎别人也被我影响,也跟着很紧张,回避和我的目光对视。

    因此,她非常怀念之前,怀念没有发病的时候,并且怨恨当初的那个人及当时的那些事。认为如果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就好了,现在的自己就不会是现在的样子,生活也不会如此失败,自己就会拥有更加圆满的人生。

    虽然身边的人也都安慰她,没有发现她的眼睛有什么异常,但她依然做贼心虚,认定自己的目光不正常,影响了别人,别人也会有反应。她紧张的时候就会回避目光接触,好像在弥补什么似的,此时她就好像是一个做错事的小孩。

    她认为自己本应过着更好的生活,有更好的工作,更多的朋友,更优秀的男友,但这一切都被这个病给毁了,所以这么多年她一直幻想去掉症状……

    进一步了解得知,她在大学的时候就因为个子矮而烦恼,为了变高,她就逼着自己每天跳绳,结果不但没有长高,还得了滑膜炎,严重影响了运动能力;后来她又关注自己胖的问题,结果拼命减肥,节食,把自己搞到月经不调。她认为这些没有什么大不了,毕竟每个女孩都想让自己变得更漂亮。

    表面上这一切和她的症状没有关系,但实际上却关系重大——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就是“变好”。凡是她觉得不好的地方都会给她带来困扰,而无法解决的时候就会成为症状。

    如果当初她不是为了更好的人际,也不会压抑自己的情绪;而不压抑自己,她也不会把自己的愤怒无意识通过目光表达;如果她放弃对口碑与形象的执着,也不用怕自己的目光伤害到别人;如果今天她可以接受自己平凡的人生,就不会把一切的不如意都责怪到症状的头上……无论当初,还是现在,她都在执着于“变好”,但如此的执着只能让她更加紧张、自卑、敏感,最后无法接受自己。

    正是她对“变好”的强求,才导致了这一系列的问题,现在执着于去除症状,只是又落入“完美”的陷阱。除非她可以放下完美自我的幻想与执着,不然她永远无法找到内心的平静。

    心理治疗不是成功学,它不能帮助一个人更成功,更优秀,它只是帮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但“成为自己”并不一定是更好的自己,就好像一个一米五的人成为自己的结果依然是一米五,而不会变成为一米八。

    但患者已经沉浸在理想化自我当中,因此他一直不放弃,认为只要坚持,总会成功。他幻想去掉了症状,就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可以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所以症状成了她完美生活的拦路虎,因此他必须打败症状,毕竟这样才可以成为一个“正常人”。

    他太希望治疗有用,有效果,因此患者和治疗师在开始的时候总是不在一个波段上——一个是希望他放弃,而另一个却更加执着。

    当患者得知治疗不能帮他消除症状,并且他的执着在治疗师看来就是一种“恶智”的时候,他会变得很委屈,认为他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也不是想要成为一个完美的神,只想做一个普通的正常人,怎么这点可怜的愿望都无法达成。其实,表面的“低调”只是掩盖了他内心中的“贪婪”,不要忘记了他是“有了一就想要二”的人,他的欲望永远不会得到满足,毕竟不是他拥有的少,而是他想要更多——他想成为一个各个方面都“正常”的普通人;他想要各个方面都不比别人差;他想要所有的人都喜欢他;他想要自己没有任何让别人讨厌的缺点;他想要成为一个没有问题的人……

    有时他也会意识到对自己要求太高,不过他坚信自己可以做到,毕竟患病之前他就是这样的人——表现好,朋友很多,受人欢迎,会说话,没有余光和对视等等。他只想回到从前的自己,但如果之前的自信不是建立在流沙之上,又怎会如此脆弱?在对于一个活在梦中的人来说他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他坚信那才是应该的自己,那才是应该的生活。

    真正的治愈并不是战胜症状,而在于放弃把一切“变好”的执着。

    因此,我常常对患者说:治不好了!

    毕竟,只有放弃对治好的执念,才能停止和症状的对抗,才能减轻与自己的冲突,才能减少理想化自我的幻想,才有可能接纳本来的自己。

    但“变好”对他来说太过重要,他在理智上也许知道应该放下了,但在情感上依然不甘心,因为他内心有一个巨大的空洞,需要用“好”来填补——因为不敢直面自己内心中的创伤,不敢直视本来的自己,他只能继续执着于治好。

    当治疗师和患者抱着不同的目的开始治疗的时候,就注定了这是一条不平坦的路。毕竟,就算理智上他认为咨询师说的有道理,但在潜意识中他也依然会把接纳当成完美的手段,他依然会把咨询师的话当成逃避现实,去掉症状的方法。“治愈”,俨然已成为他人生的支柱。

    下面是我与一位患者的“交锋”

    王老师,在吗?

    我现在必须跟您通话,就五分钟。

    很重要!

    我突然觉得很难受,人一辈子不就是被自己的意志所支撑才去面对困难吗?我信任您,但您在客观上摧毁了我这几年建立的精神支撑!!

    我特别难受!

    想哭!

    害怕!

    你那句:好不了了,对我伤害太大了!

    我觉得很难受

    这会的感觉就像被宣判了癌症一样,没有了干劲,没有了希望,也对什么都没兴趣,对我妈妈也烦躁!

    我要怎么办?

    我刚才跟您争执的内容,就是在维系我的支柱,因为您是权威,所以你的话和定论对我影响很大!

    我不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去探讨所谓几百年来都没有定论的心理科学,我只想让我的生命过得相对正常。我相信这是精神感冒,不是精神癌症,很多人从感知层面恢复过来了,我也能好起来……”

    把时间倒退到我们前几次的咨询:

    他,是一个成功人士,起码在他这个年级已经很能干了。最近他又和投资机构在谈一个大项目,如果这个项目谈成,可谓是名利双收,所以他非常看重这个项目,因为项目的事情,也爽约过咨询,虽然在他心里把咨询这件事看得很重要。

    因为项目到了关键时期,所以他对自己的焦虑症状就更加焦虑了,因为他担心焦虑会妨碍他的计划,让他不成功,所以他急于去掉焦虑。但我告诉他,这不现实,毕竟根据森田疗法的理论,当我们越想控制,越想去掉某种情绪或感受的时候,此种努力不仅不会帮我们去掉症状,反倒是对症状的强化。他理智上理解和接受我的话,但在咨询要结束的时候,他强调了一点:“就算不能消除焦虑的情绪,也请帮我消除焦虑的躯体症状,诸如,头皮发紧一类的。”

    这一次咨询就在这种表面平静中过去了。但我感受到一点,无论是想消除焦虑的感受,还是想要消除焦虑的躯体症状,都是一回事——无论躯体的和精神的他都无法接纳和包容,他无法接受任何会阻碍他成功的东西。焦虑,正是这让他头疼的“坏小孩”。

    在如此基调下,我们接下来的治疗开始变得争锋相对了,虽然之前他一直都表面尊重和认可我的“说教”。

    社交恐惧症——“治不好了”

    虽然我知道他学过心理咨询,也考过咨询师的证书,但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不过他这次又强调了这一点,并且还补充,他和中国一些心理学名家交流过他对焦虑和心理问题的看法,也得到了名家的肯定。在如此的铺垫下,他开始和我谈起他的治疗理论:“我认为,如果一个人的神经可以负重400斤,但因为自己病态的人格,总是逼迫自己努力、追求、奋斗,那么他的神经就会变得紧绷,那么就会让自己的神经长期处于负重500甚至是600斤,那么这种长期处于红线以上的状态就会导致‘肌肉拉伤’。

    就算现在负重100斤,也不堪重负。所以治疗的关键在于药物和人格的双重改变,首先通过药物来缓解‘肌肉拉伤’,接下来通过病态人格的调整,来改变长期的精神压力。那么通过这双方面的调整,一个人的抗压能力有所缓解,他的精神状态就不会如此紧绷,焦虑就会缓解,他的精神压力也不会长期处于红线以上了……”

    很完美,真的很完美,似乎天衣无缝,找不到任何瑕疵。按照他的理论,我只需要帮助他改善病态的人格,放弃雄心,不再逼迫自己成功,那么他的压力就缓解了,再加上药物的作用,他的“肌肉拉伤”就恢复了,那么焦虑就减轻了。最终,焦虑就治愈了。

    再然后呢?他焦虑治愈了,然后就更容易成功了……

    不对,按照他的理论,似乎不是在改善病态的人格,反倒又是利用了心理学来消除焦虑,更加确保他万无一失的成功,又落入到病态人格和追求的圈套里面去了。真是“无间道”呀,一不小心就差一点被他“忽悠”了,落入了这位高智商患者的心理学圈套里面去了。

    这个桥段让我想起若干年前的一位患者,他具有典型的社交恐惧的症状,诸如,自卑、脸红、不会说话、见人紧张等,结果在北京经过了一年的心理治疗,这些症状都得以缓解。缓解了之后,一天他突然想到,我都已经没有症状了,是不是我又可以在美女面前表现的完美一些,当他有这样一个想法之后,他整个人又开始紧张起来了,他的社交恐惧又复发了。

    所以,接下来我和他说了这样的话:

    “你的理论很有道理,但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点,打个比方,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而太阳又绕着整个银河系转……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循环,包含于另一个循环之中,或一个循环的终点又可以是一个新循环的起点。具体来说,当面对一件事情,病态人格不容忍自己的失败,就会逼迫自己努力,结果精神压力过高,陷入焦虑。焦虑虽然是第一循环的终点,但又会成为下一个循环的起点——病态人格又无法接受焦虑的存在,毕竟焦虑的存在会成为成功的阻碍。此种不接纳又会加重精神压力,产生‘肌肉拉伤’。所以,从第二个循环可以看出,对于焦虑的态度最好是接纳,毕竟只有接纳焦虑,接纳失败,才是真正改善病态人格,并阻止这个循环无止境地传递下去。”

    “当然,从理论模型上来说过于复杂,也可以简单一句话:焦虑治不好了”

    “简单明了”

    这一番话摧毁了他之前的理论和精神支柱。毕竟,就算他的理论有道理,也是一厢情愿建立在干掉焦虑,之后便可以更成功的基础之上,其实这又落入到了病态人格的圈套。如此的“精神支柱”非但不能减轻他的压力,只会让他的病态人格与焦虑不断地产生对抗与冲突,让事态不断升级,加重病情。

    当然,我可以顺着患者,我甚至可以用善意的谎言,我都可以。但这样做就好像一个吸毒的人,我卖给他毒品,他得到了他想要的,我得到了钱,大家都高兴,但这不是心理治疗,这不是在帮助一个人,这反倒是让他越陷越深,在一个虚幻的“希望”之下,越走越远,积重难返。正如一些疑病症的人一遍一遍跑到医院获得医生对于他无病的保证,短期来看,他被治愈了,但长期来看,他病的越来越重。

    “焦虑治不好了”

    这句话没有错,但他只关注这句话的字面意义,却忽视了背后的深意。毕竟根据他的理论模型,改变病态人格是关键,焦虑只是病态人格基础上的产物,所以要真正治好焦虑,重点在于病态人格的改善,或者说焦虑一直都不是治疗的终点与重点。治愈的标准不在于一个人是否会有焦虑的症状,而在于一个人是否放弃了他病态的雄心,完美的要求。

    所以我没有说出来的话是:焦虑治不好了,但病态人格有希望治好。当病态人格真正得以改善,那时他就不会在意焦虑,不会在意焦虑是好还是不好。对于社交恐惧症患者来说也同样如此,治疗不是消除了症状,而是当一个人不再对完美执着,那么就可以接纳自己的种种不好,此时他就不会在意症状是否存在,不必在意自己是否会影响别人了,就算症状继续存在,也不会在他内心产生冲突与挣扎了——减轻一个人内心的冲突与挣扎,才是治疗的重点所在。

    当一个人过于在意“症状”是否可以好,说明他依然处于病态人格的掌控之中,依然在维系自己理想化自我与生活的幻想。因此“治好”,成了他的人生支柱,但如此的“支撑”真的应该被摧毁,早该被摧毁。毕竟,这一切所“支撑”的,仅仅是用成功来证明价值,用荣誉来逃避恐惧,用肯定来维系自尊,用自负来掩盖自卑,用幻想逃避真相。他所有的努力,不是在努力成为他自己,而是如何脱离自己。

    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在谈这个项目的时候,因为他的聪明,得到了很多“大牛”的首肯。所以他妈妈终于肯定了他。他谈到,从小妈妈不是不肯定他,只是肯定的太模糊,太笼统。而这次大牛们对他的肯定,终于改变了妈妈对他的看法。

    也许一个人已经长的很大,但他的心却依然很小。父母可能已经老去,但父母的影响却一直都在,在无意识中影响我们做事和做人。父母从小对我们的要求、苛责、忽视与有条件的爱,无形中成了我们内心中的枷锁,形成了焦虑与恐惧。因此,日后为了消除恐惧,为了凌驾于父母的要求之上,那么我们就必须为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消除自己内心中的无价值感。因此,他才会对“治好”如此的执着。

    但因为阻抗的存在,治疗师的话往往会被患者所误解,甚至会令其产生怨恨,此时,治疗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帮助他看清楚“自己”,并放弃“治好”的幻想。

    一位患者给我发来了这样的留言:“我都咨询快两个疗程了,对咨询师抱的希望越大可能失望越大吧!这个疗程结束后我不想再咨询了!我总觉得王老师书写的挺好,但是咨询总是让我觉得废话太多,不够简洁明了,直入人心。咨询都没有解决我的根源,没有引导,只是分析,我的症状没有消除。所谓医者父母心,这些钱对我这个普通老百姓说很重要。我吃饱了没事花钱为心理咨询事业做贡献呀,对我又不起作用,所以我还是另寻它法,相信总会找到一个懂我的人。我要的是快速有效直捣黄龙,简洁明了的咨询。我面对不了,抗拒,失去耐心!现在心理咨询都没用,都是骗人的。

    当然,她来治疗是为了找寻去除症状的方法,虽然我给了她方法,但却并不是她想要的。她心理淤堵的原因是过去及现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不能心随所愿,因此她和自己、他人及生活产生了深深的裂痕与怨恨。她希望生活可以像15岁的时候,可以对未来有着各种的憧憬。

    社交恐惧症——“治不好了”

    “曾经在学校我也是个踏实勤奋认真的人,在学校也守规矩,是父母眼里的乖乖女,老师眼里的好学生。虽然算不上很优秀,但因为作文写的好经常当做范文读,在班上有了四大才女之一的称号。学校的报社老师还让我当了编辑。因为爱好写作所以每问到将来的理想时我就会说是当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后来,她因为早恋而无法安心学习,她的大学梦与编辑梦最后都破灭了,现在只成了个家庭妇女,每日柴米油盐。因此,她抑郁了、心里淤堵了,她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与平凡的自己,所以我们相遇了。

    “在当今社会,想找一所心理机构,兼具实力经验犹如大海捞针,他们只做咨询,很少有人关注,并深切体会到患者的心情与痛苦,有的专业水平不够,很少切中要害为患者寻找事实真相。我相信王宇老师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兼具实力,敏锐洞察力,又与患者感同身受的人)”

    看到她信中如此评价我的时候,我不是高兴,而是恐慌,毕竟我知道她把太多的希望寄予在了我的身上,又无形中过于美化了我。我担心自己没有她幻想中的“魔力”的时候,她会立即对我的看法转向另一个极端。

    我虽然预感到了结局,但基础的工作还需要做的——资料的收集,相互的了解,成长经历的分析,患病的过程。当然我也希望“万丈高楼平地起”,但这只是神话而已。

    随着治疗的深入,我越来越预感到,似乎她把治疗当成了救命稻草,当成了成功学,她来治疗就是让我帮她圆梦——圆当初那个没有实现的梦。

    “我昨天晚上又做了个梦,好像又是我的潜意识在告诉我意识层面我所意识不到的东西,我觉得梦境可以反应我的内心真实的想法。我梦见我回到家里一直闷闷不乐,父母问我怎么了,问我还有什么心愿没达成,要我说出来,他们帮助我实现。我就想为什么我过得不开心,闷闷不乐。哦,我原来心里一直记挂着自己那年从学校不辞而别后就再也没有见的同学们,我想知道那年暑假我到底考了多少分,在梦里我好像参加了高考,我想知道我被哪所大学录取了。后来被孩子的哭声惊醒,我醒过来了。

    其实,自从自己从那年退学后一直不开心,一直耿耿于怀,一直记挂自己没有参加高考。这一切好像成了梦魇,成了我为什么这么多年不开心的原因。似乎只有回到学生时代,回到18岁才可以找回真正的快乐。我就像是折断了翅膀的天使,最后变成了坠落到地狱的恶魔。看来这13年,不仅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且内心对过去无法挽回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我一直不开心、不快乐。我好像亲手将自己与这个世界刮开了一道裂痕,所以与这个世界失去了连接,心里永远有那么一道口子和裂痕,所以生命才显得如此残缺。”

    因为她的人生被“改写”,所以她一直不快乐,一直都在逃避现实,也一直都没有脚踏实地地活。她就好像“折翼天使”,依然幻想回到天堂。

    这也是她来治疗的目的——找回人生理想,重拾当初的梦!

    她认为如果当初没有退学,那么现在的人生注定不同——她应该坐办公室,成为一个高级的白领,过着文艺与小资的生活,不用为钱发愁,而老公也应该是更优秀,能挣钱,给她无忧生活的人。但现实却是她没有文凭,只能做着站柜台的工作,挣着微薄的工资,生活困顿,整天要为柴米油盐烦恼。

    越是无法接受现在、现实,她就越纠结过去,悔恨当初,痛恨那个害她丢了这一切的初恋对象——对过去的念念不忘,其实就是对现在生活的不满与愤怒。毕竟她不能接受自己只能做着卑微的工作,领着微薄的薪水,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这一切都不是她想要的,她所期待的。

    但心理治疗不是成功学,它不能让一个人更成功,也不能改变过去,改变命运,它只能帮助一个人面对现实,接受命运的安排。

    因此,她对我,对治疗的不满开始多了起来。

    “王老师,我感觉来这里咨询之后反而病情越来越严重了,我昨晚做恶梦,梦见有个我不敢面对的邪恶的东西压在我心口上,压的我喘不过气来,梦里我拼命地想逃避,祈祷阿弥陀佛。我总是听你分析,可我还是不懂,我觉得自己没有多少耐心了,所以您能不能给点建设性的方法和意见呀!

    我真的是一筹莫展,我记得刚从学校出来的时候也是做着同样的梦,很多次梦见魔鬼恶魔掐着我的脖子很可怕,我无法挣脱拼命挣扎,告诉自己这只是一场梦。这个魔鬼是我无法掌握的命运,还是一直折磨我的抑郁?我不得而知。

    求知和转变真的如老师书中所写一样是个痛苦的过程,等待也是个痛苦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好难呀,心理淤赌,心里面就痛呀,一痛心情就开始烦躁,天天跟家人发脾气,你说我能有耐心吗?”

    压在她身上的正是他无法掌控的命运与无法改变的过去,这一切好像魔鬼一般掐住了她的脖子,让她无法呼吸。所以她紧紧地抓住幻想不放——才女、白领、小资、大学、圆满。所以她无形中把我和治疗当成了她圆梦的工具。

    她不愿意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执着,也不能放弃过去才女的幻想,毕竟一直是幻想在最黑暗的日子陪伴着她,给了她希望,给了她支撑——是幻想给了她自尊和自信及活下去的勇气。所以,她变得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没有耐心,对治疗也越来越失望了。

    幻想成了她的救命稻草,因为在骨子里她太自卑,太缺乏自我价值,一直都没有被爱过,所以她的内心是恐惧的,孤独的,空洞的。而这一切的伤痕,必须用幻想,用幻想中的成功,用幻想中才女的形象,用另一个本不存在的女孩,杜撰出来的优秀形象来填补,让自己相信那就是自己,那才是生活。

    有时,她也会发觉自己太固执,也会反思我说的话,但当恐惧袭来,她又再次躲到了她完美的幻想之中,而痛恨这不如意的一切。在骨子里她依然把“治愈”当成解药,她幻想治好了,那么一切都好了,她又可以成为当初那个才女,生活又可以心想事成,心随所愿,而不必直面生活的困苦与艰辛了。其实也不能全怪她,毕竟她内心中的伤口太深,她只是在试图救赎自己,虽然方法与方向是错误的。

    “咨询到这里,昨晚做了个梦,梦可能与潜意识有关吧。早上,被老公摇醒。因为我正在梦里和我父母吵架,在那无比伤心撕心裂肺地大声哭泣。他在旁边听到我抽泣还在流眼泪,就把我摇醒了,我说原来是在做梦啊,还在流泪。可能大脑潜意识有着被压抑着的那些有关过去过多的悲伤,还有对父母的抱怨责怪的情绪在梦里得到了发泄,醒来情绪不那么激动了。只是记得在梦里很激动,哭着对他们控诉,哭的撕心裂肺的。

    梦里,我好像在和妈妈吵架,然后爸爸在旁边也不帮我,也不过问,表情冷漠,漠不关心。我好像又受到了妈妈的骂,像小时候一样,她又在折磨我,骂我这没用那没用,我很委屈很伤心,我实在忍不住跑去他们跟前大声骂到:你们从来不反省自己多年的错误,我如今孩子都么大了你们还是这样对我骂,你们知道我心里的痛苦是怎么造成的吗?都是因为你们。总之当他们面,对他们说出了么多年的心里话。在梦里边说边撕心裂肺地哭,只知道自己很委屈悲伤很痛苦。就像小时候妈妈折磨我一样。原来我是对她有怨恨的。”

    当孩子长期被否定,那么在骨子里他就无法接纳自我,接着就会在头脑中杜撰出,也会在现实中去努力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毕竟只有这样他才能摆脱那个软弱无能的自我,摆脱过去种种的失败和伤害。就好像他内心中有一个空洞,总是需要被填补。

    梦已经醒了,但她依然不想醒来,依然想继续做下去,所以她怨恨那些打扰了她好梦的“噪音”,当然也希望我可以继续“催眠”她,继续做她的好梦。

    但,我想对她说的是:放下把,一切都过去了,这一切原本就是海市蜃楼般的幻想,一切都是自编自导的闹剧而已。关键在于:你一直都不接受你自己,正如当初你父母一样。继续逃避自我,只是在继续父母之前施加在你身上的罪行而已。所以,现在的重点不再是“治好”,而是如何脚踏实地的活,如何在现实中面对自己的平凡,如何在内心深处接纳那个可怜的、受伤的女孩。所以,“治不好了”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而是一种直面的勇气——一种放弃幻想,直面现实的勇气。对她而言,只有放弃对“梦想”的执念,才能从新开始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父母带给她的伤痕所牵绊。

    患者幻想通过治疗来达成“希望”,却最终变得“绝望”——因为他无论怎样做,都无法成为他想要成为的人。最后,他不得不意识到,治疗能做的,不是帮他达成“希望”,而是直面“绝望”。他也许会对治疗不满,但随着治疗的深入,他会慢慢体会到,对幻想的“绝望”才是新希望的开始。

    一位患者写来:“王宇老师你好,我来就是想圆梦的,变的比别人都强。我现在就要实现梦想,不可以吗?你不能给我圆梦想吗?我自己圆梦可以吗?”

    答案是:不可以。正是因为一直活在梦中你才会如此恐惧自己与现实;正是一直幻想被治愈,所以才一直沉浸在方法而脱离生活;正是因为一直把病态的执着当成了人生的支撑与希望,才让内心的冲突愈演愈烈……只有,也只有放弃“圆梦”,才有接纳自我,从新开始生活的可能。

    丑的吓坏爹妈
  • 徐州心理:为什么会有社交恐惧?(社交恐怖症的病因)

    徐州心理卫生服务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知越来越丰富,社交恐惧这个概念也变得耳熟能详。社交恐惧是对任何社交或公共场合产生强烈恐惧或焦虑的情绪状态,其长期发展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那么,社交恐惧的成因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希望对...

    2023-03-19 1430阅读 0人支持 0篇回答
  • 徐州心理:造成社交恐惧的罪魁祸首是什么?(社交恐怖症的病因)

    徐州心理卫生服务站:社交恐惧通常是高压的、紧张的、逃避的。比如在路上遇到认识的人,其实并不熟。社恐开始紧张,不知道该不该打招呼。“他还记得我吗?不记得的话打招呼岂不是很尴尬?”“如果他记得,不打招呼是不是很没礼貌?”算了,还是迎面而上吧。尬...

    2023-03-19 3360阅读 2人支持 0篇回答
  • 徐州心理:社交恐惧的原因(社交恐怖症的病因)

    徐州心理卫生服务站:1.缺乏锻炼。有些人认为自己缺乏社交技能和能力的训练和锻炼,社交技能的缺乏造成对他人的不良印象,从而导致他人的不良反应和尴尬局面。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社交中的笨拙,容易引起紧张和恐惧。2.自嘲。有些患者的社交行为其实是恰当...

    2023-03-19 7634阅读 0人支持 0篇回答
  • 社交恐怖症的病因,徐州恐惧:社交恐惧是由什么引起的?

    徐州心理卫生服务站:社交恐惧症也是一种心理疾病。虽然患有精神疾病对身体没有影响,但也会给患者带来极度的痛苦。因此,了解发病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非常重要。那么,社交恐惧症是由什么引起的呢?1.完美主义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社交恐惧症患者总会对自己...

    2023-03-19 4691阅读 0人支持 0篇回答
  • 社交恐怖症的病因,不可忽视的社交恐惧症

    常有老人开玩笑说: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发展,不仅是人类越来越厉害,可以运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制造出影响世界的各种产品,方便生活,同时病毒等坏的,影响人类进程的也在进步,所以,有利有弊。开玩笑地说出口,没有很多的证据,但却像是事实。之前...

    2023-03-19 8549阅读 1人支持 0篇回答
  • 社交恐怖症的病因,社交恐惧症是指一个人对进入公共场合预先感到一种持久 非理性恐惧

    心理学与生活三十五种主要的焦虑类型广泛性焦虑症 惊恐障碍恐惧症 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当一个人在至少6个月以上的时间中感到焦虑或担心但却不是由于受到特定危险的威胁临床专家们就将其诊断为广泛性焦虑症还应当表现出至少另外三个症状肌肉紧张 容易疲...

    2023-03-19 6976阅读 1人支持 0篇回答
  • 社交恐怖症的病因,你知道社交恐惧症吗?这5个方法可以帮你克服它

    社交恐惧症是发生几率比较高的一种心理疾病,此类人群最害怕的事情则是和他人接触,甚至会因为这种疾病而无法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克服这种疾病,让自己面对众人也能够精彩飞扬。那么要如何对抗社交恐惧症?1、正面自己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

    2023-03-19 5203阅读 0人支持 0篇回答
  • 定价4.59元!七年来银行业首单配股花落江苏银行,业务发展迎来新引擎(配股如何定价交易)

    江苏银行将按照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以4.59元/股的价格向全体A股股东配售34.63亿股股份,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00亿元,用于补充该行核心一级资本《投资时报》记者 汤巾时隔7年,上市银行再现配股融资,而打响第一枪的是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

    2023-03-25 8795阅读 2人支持 2篇回答
  • 配股如何定价交易,国海证券确定配股发行价格为3.25元/股

    中证网讯(记者 赵中昊)国海证券(000750)12月30日晚间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确定公司配股价格的议案》。根据公司配股公开发行证券方案的定价原则,结合公司股票二级市场价格、市盈率及市净率等价值指标,综合考虑公司发展与股东利益等...

    2023-03-25 4926阅读 0人支持 0篇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