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智库  > 

卒怎么读,《周易全解》之系辞(二八)

  • 点击1686次
  • www.couwai.com
  • 评论1条
  • 导读卒怎么读,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适”,是从的意思。“唯变所适”,就是适变,也就是从变。这两句话意思是说,没有哪个东西是典要能遵守不变的,因为《易》本身就是“唯变所适”的。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度”,是经过。“外”,指外卦。“内”,指内卦。“出入...

    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适”,是从的意思。“唯变所适”,就是适变,也就是从变。这两句话意思是说,没有哪个东西是典要能遵守不变的,因为《易》本身就是“唯变所适”的。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

    “度”,是经过。“外”,指外卦。“内”,指内卦。“出入”,是说爻有时由内卦出到外卦,有时又由外卦入到内卦。“其出入以度外内”,是讲变。

    “使知惧”,与否卦九五爻辞“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孔子解释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其意思是说,处危时要惧,居安时也要惧。

    又明于忧患与故

    “故”,是指过去,历史。其义同于《荀子·劝学》中“《诗》《书》故而不切”的“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又明白忧患以及历史。范仲淹《岳阳楼记》说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与《易经》思想相符。现代新儒家常讲忧患思想,认为人应常知惧,总有忧患,才能有所作为,也可能与此有关。

    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师保”,即《周礼》所说的师氏、保氏,掌管教育之事。这两句话意思是说,《易经》里虽然没有师保,但是就像父母亲临其境进行教育一样。以上为第一节。

    《周易全解》之系辞(二八)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

    “率”,是循、依照的意思。“揆”,是揣度的意思。“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是说初看爻的辞,循着爻的辞,揆度辞的方向,即寻找其规律。

    “既有典常”,“典”是常法,意思是说变不是乱变,而是有典常,有不变的东西,因为万变不离其宗。

    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这两句话意思是说,道自己不能行,得人行道、守道,人如果不行,光有道还是不行。

    总之,这一章第一节讲变、变易,第二节则是讲不变、不易。这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因为变中自有不变存在。爻在《易经》中很重要,《易》对爻讲得也多。爻是讲变化的,《系辞传》两次讲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可见《易》强调变化、发展,并且重视统一的一面。对此,我们应加以注意。以上为第二节。

    第七章 【原文】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详解】

    本章主要讲六爻的特点,现逐句进行解释。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

    “原始要终”,就是推原其始,要约其终。“原始要终”,是讲一卦之中的问题。“始”,是初。“终”,是上。“以为质”的“质”,韩康伯释为“体”,是对的。这两句话意思是说,《易》之为书,是以推原其始、要约其终作为体质的。

    “原始要终”,究竟是讲什么呢?它实际上是讲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变化过程。《易》讲变、通,又讲会、通,认为量变到了极点就会发生质变,质变过后又要进行量变。“原始要终”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

    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一卦有六爻,六爻相杂,杂的是时、物两项。“时”,指的是爻位,其发展是由初到上。“物”,应以“乾,阳物也;坤,阴物也”作解,指的是刚柔、阴阳。其变化是刚可以变柔,柔也可以变刚。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初爻是什么,不容易知道,到了上爻就容易知道了,因为初、上是本末的关系。

    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初爻的辞一旦拟定,上爻就是讲经过发展变成结果的问题了。这还是讲初与上的关系。

    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中爻”,指除初、上以外的二、三、四、五。有人认为仅指二、五,是不对的。“杂物撰德”,是说有刚有柔,阴阳相杂,其德也各不相同。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事物有刚有柔,阴阳相杂,其德也各不相同,要辨别它们的是与非,光有初、上,没有二、三、四、五等中爻,就不完备。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这里是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B.rヾx
  • 卒怎么读,每日一读|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2022 年 12 月 11 日来源:《读者》作者:关山远每日一读|《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关山远)近来读蔡锷系列传记,读到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蔡锷在留日回国、任职广西期间,曾遭人密集诬告。为达到把蔡锷赶出广西的目的,诬告者组织...

    2023-03-19 3277阅读 1人支持 0篇回答
  • 卒怎么读,杨焄︱“不可卒读”的章太炎演讲记录稿

    章太炎应江苏省教育会的邀请,章太炎于1922年4月1日至6月17日期间,在上海举行了十次公开演讲,并由《民国日报》派去的年轻记者曹聚仁记录整理。记录稿最初在《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上连载,修订结集后以“国学概论”的名义由泰东图书局于当年1...

    2023-03-19 7544阅读 0人支持 0篇回答
  • 卒怎么读,“雄鸡一叫天下白”这么霸气,为何少有人提它上句?令人不忍卒读

    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诗词?一是因为文字和意境够美,二是因为它们给了我们太多的精神力量。对于第二点,笔者说的并不只是“一寸光阴一寸金”之类的劝学名句,而是许多带着些许悲情、却并不失霸气的豪情之语。当年25岁的苏轼写了句“腹有诗书气自华”,被后世万...

    2023-03-19 51640阅读 130人支持 23篇回答
  • 「图文」每日一读|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卒怎么读)

    近来读蔡锷系列传记,读到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蔡锷在留日回国、任职广西期间,曾遭人密集诬告。为达到把蔡锷赶出广西的目的,诬告者组织严密、策划缜密、用心狠毒。时年28岁,正踌躇满志要干一番大事业的蔡锷,顿时坠入深文罗织的险恶深渊。诬告,人性之极...

    2023-03-19 6737阅读 0人支持 0篇回答
  • 卒怎么读,不忍卒读!无锡一家三口疑因燃气中毒殒命!小孩只有4岁

    昨天下午17:00左右,在无锡惠山区南西漳太基发生一起让人不忍卒读悲剧,居住在此地30号民房内的一家三口疑似煤气中毒全部身亡,而遭遇不幸的小男孩年仅4岁。 当记者赶到事发地时,现场围满了村民,死者的亲属们在门前失声痛哭。隔壁邻居告诉记者,...

    2023-03-19 15246阅读 5人支持 16篇回答
  • 红楼梦中五个最令人痛心的段落,读来痛彻心扉,不忍卒读(卒怎么读)

    红楼梦作为古典小说最高峰,其文字语言之凝练,无出其右。作为悲剧的兴亡作品,很多语录锥心刺骨,令人不忍卒读。葫芦庙失火【一】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隐知投人不着,心中...

    2023-03-19 1789阅读 20人支持 2篇回答
  • 卒怎么读,【猴读古文之四】寒花葬志: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吁,可悲也已!

    “婢女寒花,是我妻子魏孺人(古代对有一定身份的已婚妇女的尊称)的陪嫁丫鬟。死于嘉靖十六年五月四日,葬在土山上。寒花不能服侍我到底,这也是命啊!寒花初来我家时,才十岁,两个环形发髻低垂着,一条深绿色的布裙长可拖地。一天,天气寒冷,家里生火煮荸...

    2023-03-19 6765阅读 1人支持 0篇回答
  • 清朝士兵身上的“兵、勇、丁卒”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原因一目了然(卒怎么读)

    清宫戏一直是导演最喜欢拍,观众最喜欢看的电视剧。相信大家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发现里边的士兵身上穿的衣服是不一样的。按道理说应该是属于同一个机构为什么这样呢?官府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衣服前边的汉字,主要分为“兵、勇、丁、卒”这四种,咱们现在就来...

    2023-03-19 1147阅读 7人支持 0篇回答
  • 蚂蚁庄园让人不忍卒读的文章是指?不忍卒读什么意思 蚂蚁庄园12月30日答案(卒怎么读)

    让人不忍卒读的文章是指? 蚂蚁庄园12月30日问题答案。蚂蚁庄园12月30答案题目:让人不忍卒读的文章是指?正确答案:悲惨动人的文章来源:18183...

    2023-03-19 7791阅读 0人支持 0篇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