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智库  >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径怎么写好看硬笔)

  • 点击1288次
  • www.couwai.com
  • 评论36条
  • 导读径怎么写好看硬笔, 大家晚上好,休息了一阵子,作为咱们的假期,非常想念大家,今天开始我们进入行书阶段。 行书对于我们现在群里的每一位朋友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以前你写过还是没写过,甚至于从某种角度讲,有些朋友是没写过毛笔字,但是初学以行书入手也未尝不是一...

    大家晚上好,休息了一阵子,作为咱们的假期,非常想念大家,今天开始我们进入行书阶段。

    行书对于我们现在群里的每一位朋友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以前你写过还是没写过,甚至于从某种角度讲,有些朋友是没写过毛笔字,但是初学以行书入手也未尝不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行书比较像我们日常的手写连笔字,所谓的“连笔字”,就是把楷书写的相对快一些,笔画之间有一些连带的关系,这个可以叫做行书,或者称其为比较低级的、自我意识成分占比较大的行书。

    大家先看一下这段视频,这是某位群友近期在朋友圈推送的《集字圣教序》、《书谱》、《十七帖》等等的临写视频。我因为太忙,没有时间针对每个人的问题在朋友圈互动。

    大家应该都看了吧,行书对于我们,我刚才有一句话至关重要,“打通行草”,对于每个学书者来讲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如果只会写一种隶书,或者是只会写一种楷书,或者是只会写一种小篆、大篆,如果没有行书乃至草书,永远是存在短板,而且行草是书法的最高境界,这点大家一定要知道,但是学习行草并不多难。

    大家千万不要有畏难的情绪,我说行草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哎呀!这一上来学的是行草书,是不是有欲速不达?大家千万不要有这种担忧,很多人在楷书上下工夫比较多,但就是因为一笔一划地写楷书,养成了一种没有节奏感和感情的书写习惯,所以造成了现在的行书不连带,缺乏节奏感和意趣。

    行书,顾名思义,是行走的动态较强的字体,所以说一定要把它的神采,通过我们的书写进行表现,而决不是说照着字帖一笔一划的照着画,这是第一点,也是现在绝大部分人存在的问题,但是又不排除第二个问题,就是龙飞凤舞,过度随意,这样又把一些细节和顿挫写丢了。当然我在后面草书阶段的时候,会教大家一些圆转流畅的一些笔法,以规避一些圭角,使书写更加迅捷流畅,更具感染力和书写性,书写性对于行草书极为重要,因为它是属于古人的一种日常的、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形式,它跟楷书的性质不是特别的一样,因为楷书,相对于行草书,其传情达意不那么充分,譬如一些写经、碑记等等,非常静谧温和,书写节奏相对比较慢,而行书呢,基本上是日一种日常应用的比较常见的字体,也是文人,乃至官员的常用字体。像寒食帖,兰亭序,祭侄稿等等这些传世的经典,都是一种即兴有感而发,而绝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的,但是,这种不经意当中的真情流露,才诞生了旷世杰作,这是我要说的第二点,最忌照猫画虎。

    第三,就是关于执笔问题,现在就是建明的执笔压太死,大家可以看到视频中笔杆几乎就没有任何的摇曳,自始至终是静态的,没有起伏和摆动,而且是手指尖掐着毛笔,用笔的力量很小,没有充分的去释放毛笔的弹性。而是笔尖很精细地在纸面儿上进行类似于精雕的动作,这与硬笔书法的书写方法有些像,但是如果说对硬笔书法有所了解的话,不要小看一个细细的金属尖,实际上手上的小肌肉动作能爆发力极大。在我十五六岁的时候,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的流行硬笔书法,很多同学买来了硬笔字贴,让我教他们写硬笔,实际上我是没有接受过任何硬笔书法培训的。而且前辈老先生对硬笔书法是不屑一顾的,他们根本就没有把硬笔视为书法。其实老先生的认知是对的,有很多没见过的朋友,总是鼓励我在各种平台推出一些硬笔书法的视频,那样吸粉极快,收益也比毛笔书法大得多,虽是善意,但都被我婉拒了。因为钢笔尖接触纸面面积更小,而且材料是金属的,既然要表现出毛笔书法的特点,就要靠非常强烈而且比较精细的力量来表现。

    老恩师们用钢笔写出来的字极为飘洒俊秀,而且都是字贴上的样子,而且非常流畅,也就是说,只要是毛笔写好了的人,硬笔绝不会差。

    我找出来王羲之的一本帖,随便翻开一页,给大家简单地示范一下,大家先看一下就是我临写的节奏和用笔的状态。

    大家拿出来两三分钟,先拿着毛笔试一试,字径写到四五公分就可以,初学不要写太大,但切忌太小。

    我再强调一遍,行草书,对于大家来讲是短板,所以说必须要练好行草书,建议大家今天跟着视频同步练,宁可速度慢一些,也必须在短期内把基础打牢,实际与我们日常的自由书写,非常相近的,但是既然称书法为法,那么就意味着一定要有它的规矩法度,也就是说,只要是我们临古人临得多了,就会慢慢的用古人的书写方法去替代自己的书写习惯。时间久了,把古人的东西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书写习惯,是一种替换法,古人的东西越多,我们的自我就会越少。

    通过执笔的误区,就引申出来这么一个话题。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正确的执笔和运笔方法。笔法,对于写好任何字体都至关重要,希望大家通过前面的这些视频,对自己的不良书写习惯会有所警戒和矫正。

    为大家录制了这么多的视频,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在刚刚接触行草书的时候就一个正确的方法,否则的话天天照着字贴描啊画啊,达不到真正学习的目的。

    现在回到主题,就是关于《集字圣教序》。唐太宗奉王羲之为书圣,在民间各地搜罗王羲之作品。玄奘法师取经回来之后,对经文进行翻译,唐太宗为此撰写了圣教序,这是对玄奘法师的高度赞赏,也是对佛法传入中国这一盛举的赞叹。当时由两个人来完成这部旷世经典,一位是褚遂良,也就是西安大雁塔下雁塔圣教序两块石碑,另一部行书,由怀仁法师完成,这位法师虽是出家人,但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不懂书法的人是不可能搞出这部经典的。

    唐代宗教兴盛,皇帝信奉佛教。贞观之治,玄奘法师用了17年去印度取经,足以见证玄奘法师的虔诚,回到长安以后,他翻译了经、律、论,也就是佛教的三藏要籍,一共是600多部,工程可谓浩大。由皇帝赐序。

    三藏圣教序,涉及到一个难题,什么问题?王羲之是魏晋时期的人,他不可能知道后世会有这么一个以他的名义的作品,所以圣教序中某些字,可能王羲之没写过,那怎么办?这个任务就由怀仁法师来代笔,这是其一。第二是素材字体不完全统一。王羲之的字体非常多。除楷书孝女曹娥、黄庭经之外,他的章草和今草、行书都非常的杰出,他的一些作品是章草介乎于隶书和行草之间的风格。这是《豹奴帖》,和现在我们常见的行草书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捺的特点,像隶书。后世学章草的也非常的多,像史游、陆机、索靖、崔瑗、皇象、张芝、郑诵先、王遽常、沙孟海等等。章草的特点就是古雅,它介乎于隶书和草书之间,独立成行,草法不是这么明显,字形更扁,这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一个门类进行学习,现在写章草出名的大家很少。

    古人经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是因为我们的书法知识过度单薄,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多看一些这方面的典籍、著作,要知道某些代表名家有什么代表之作。

    所以说王羲之的字体这么丰富,那么怎样把王羲之的这些字应用到一篇作品中?这个难度可想而知,就像我们日常创作,比如从书法字典当中选一些自己用得上的字,但未必是一个人写的,或者是一个人写的,但是在不同的时代,这些字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风格迥异。怎样将这些字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作品不突兀,整体和谐,对于怀仁法师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几乎每个字结束,往往会有一个与下一个字相贯通的牵丝,但是方向会因为下一个字或大或小或偏左,或偏右或居中而影响到牵丝的方向。再有就是字号大小的变化,王羲之能流传到唐代的作品可以说是比较多的,但到现在为止,是没有一件王羲之的真迹的。当时没有科技手段,像现在可以扫描,拍照,复印,晒图等等,怀仁法师只能依赖临摹、双钩、投影等等一些手段来完成字径大小的比例变化而不失真。比如 “赢”,在原作中很大,但是放到集字圣教序当中,比例就失衡了,所以说就要对它进行相应的缩小,有些字可能写得比较小,那么会相应地放大。再一个难度是什么呢?就是与宗教相关的作品,某些字重复率高,除怀仁法师亲自来写之外,第二种方法是什么是“拼装”。就是用偏旁部首或者是笔画、零件,进行一个字的重新组合。行书的组合难度更大,因为楷书固然有一些程式化的东西,便于组合。集字圣教序当中,这种拼合的字也是比较多的。这项工程,以怀仁法师率领的团队,耗时26年左右,可以说是半生的时间都消耗的这么一个伟大而巨大的工程,我们称其为伟大,毫不夸张。

    可以说集字圣教序比褚遂良写的雁塔圣教序知名度要大很多,尤其对于后世学习二王书法的人来讲,这一部杰作是不可逾越的,没有一个写行书的人会跳过集字圣教序,他既便于初学,而且可以终身陪伴我们。也就是说,我们每一次临写集字圣教序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每随着自己的提高,每回到这个帖的临写,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以前没有过的启发,所以说这个贴我们一定要不断的反复的深入去学。而不是非常浅白低一带而过,实际上后边我们即将学习的《书谱》、《自叙帖》以及草法等等,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圣教序不能放下,尤其新进群的朋友,《集字圣教序》是一个开篇,大家放心去写,没有任何问题,只要把字写的韵味、灵动、生命力、跳跃感、激情、节奏、速度、韵律写出来就够了。

    今天上午我去看望我的书法启蒙老恩师,今年98岁高龄的宁书纶先生,老人于行书和楷书的造诣是非常高的。我说今晚行书要开课啦,老人家说一定要跟大家讲,一定要写好圣教序,反复强调,一定要注意一个“连”字。刚才我前面说了这么多,圣教序是什么?如果按老百姓的说法就叫“连笔字”,所以说这个“连”字对于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字帖上很多地方并不连,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他那个时代造成的,大家都知道,唐代最发达、最成功、最高峰的是楷书。唐楷背后是另一座更高的高峰-魏晋。唐楷很高,但是如果我们把我们现在的脚尖掂起来,爬到这个房顶上,或者爬到云端,去远眺的话,才知道唐楷后面的魏晋才书法的最高峰,我们不要因为唐楷的高而忘掉它背后那座更高大的山峰,只不过一叶障目或者因为唐楷的高度掩盖了魏晋的高度。

    唐楷的高度发达与唐代时期人们对于楷书的书写定式,而造成了行书比较弱,大家发现没有?唐代真正的行书大家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到底有哪些人行草书比较成功,我认为有两个人,第一是颜真卿,只是历史原因被后世忽略了。再一个就是李邕。李北海实际上是楷书家,但是他结合了二王书风,把行书的一些笔法和书写性带到了楷书当中,所以说后世对李北海评价也非常高,后人就有“北海如象”的评价。当然此时又出了张旭、张芝等等草书大家,唐代有两个杰出,第一是楷书的杰出,第二是大草的杰出。还有一位不要忽略的人物,孙过庭,他的书谱从理论到书法也是双杰的。但是唐代书法的主流是什么?大家一定要知道它的主流是楷书。自上而下,如碑记、写经等等。魏晋时期就不一样,魏晋时期崇道,因为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崇道抑佛。但是唐代,是佛教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集字的行书会极大地受到楷书的影响,也就是所谓的楷化,把很多牵丝弱化了,为什么集字圣教序有很多字像楷书就是此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缘于碑刻,书丹刻到石头上,也会变异。拿《兰亭序》举个例子,在唐代有很多的刻版。皇帝身边几乎所有的书法家大臣,冯承素、赵模、欧阳询,虞世南、褚学良,这些名家都临过。清代有名的“兰亭八柱”,等等流传下来,但凡是拓本,细节方面都与墨迹有较大的区别。

    小周去过西安大雁塔,没看石碑纸面遮盖的文字。但日本的二玄社,出版过一套《雁塔圣教序》的字贴。日本人用高清晰的照相机把碑石上所有的单字全部高清拍摄,然后再和拓片进行比对,大家就能发现拓片是丢分的,我把照片发给大家看一下,细节几乎都丢了。

    大家要多多关注我的公众号,里面的视频要反复揣摩,并不是说让大家照着我的样子去临。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我给大家讲一个特别令人感动的事吧。宁老今年98岁了,老人家年轻的时候,经常别人家里去借阅一些碑帖善本。比如《书谱》、《集字圣教序》、《十七帖》等等,所谓“书非借不能读也”,先生会用硫酸纸把借来的字贴,蒙到字帖上,小心翼翼的用笔把字双勾描下来,每一个飞白,每一个斑驳的小点儿都很到位,精准。然后将原字帖完璧归赵,老爷子的这些双钩本非常珍贵,都是亲手装订成册,然后装上封皮,我们都见过,这种刻苦的精神更令人感动。一本《书谱》要临到100遍。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下面就开始进入《集字圣教序》的基本笔画环节,咱还是推送视频……

    回想上午老爷子说的那些话,就是说,大家都是半路出家,很少有太深的基本功,所以说写好行书,特别的重要,因为行书书写速度相对比较快,更容易抒发情感,展现才情。近期大家不要轻易在朋友圈展现自己的日课,因为太容易捉襟见肘,贻笑大方。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待到可以拿出来展现的时候,就会博取大家的关注和赞赏。这也是为什么我几十年不参加展览的原因,老爷子说的所有的话对我影响太大了,我也把这些话传递给大家,就是不要稍微有一些小的成绩就沾沾自喜,离真正的书法殿堂差的实在是太远。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

    久违的过客
  • 径怎么写好看硬笔,今人欧楷字帖欣赏:励志名句米字格版,楷书兴,则书法兴

    《楷书行书行楷》 书法字帖作品66幅欧楷集字《励志名句》大家评议一下这是谁的作品欧阳询楷书有八个口诀,分别是:点如高峰之坠石,卧钩似长空之初月,横若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斜钩似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撇如利剑截断犀象之...

    2023-04-12 1298阅读 38人支持 6篇回答
  • 听书法泰斗讲述怎样写好《集字圣教序》(径怎么写好看硬笔)

    大家晚上好,休息了一阵子,作为咱们的假期,非常想念大家,今天开始我们进入行书阶段。 行书对于我们现在群里的每一位朋友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以前你写过还是没写过,甚至于从某种角度讲,有些朋友是没写过毛笔字,但是初学以行书入手也未尝不是一...

    2023-04-12 1288阅读 45人支持 36篇回答
  • 张文川书法艺术欣赏(径怎么写好看硬笔)

    本网讯 亚洲新闻周刊成都报道 张文川出生于重庆人,系中共党员,下乡当过知青,四川攀枝花市钢笔书法协会首任会长,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机关工会主席,中国硬笔书法大师庞中华硬笔书法培训班第三期学员,中国硬笔书法研究会终身荣誉顾问严为厚老生生学生...

    2023-04-12 3769阅读 1人支持 0篇回答
  • 径怎么写好看硬笔,初学者应如何选择学习古帖?(楷书篇)

    初学者想练好字,除了一部分学今人的,更多人对古帖情有独钟,今人的书法可以说是被古人远远甩在身后,对于学了今人想进一步提升地,古人碑帖是最好的养分。如果是一上来就上手练古帖,笔法方面不容易写好,可以学一阵子田英章硬笔楷书,然后再去学古帖,田英...

    2023-04-12 1714阅读 11人支持 11篇回答
  • 径怎么写好看硬笔,硬笔书法楷书常用偏旁部首精讲(一)

    1、两点水:例字“次、冷、冰、冲、凉”技法:①点由轻到重,提起笔向左伸出一点点,点与提的末端对齐。②点与提的间距不能太大。③写生字时,两点水写偏上一点,紧凑一些。2、三点水:例字“活、法、没、河、波、浪”​技法:①三点的间距:上两点间距小,...

    2023-04-12 7228阅读 6人支持 1篇回答
  • 陈光宗筷子硬笔草书作品:唐·贾岛《题李凝幽居》欣赏(径怎么写好看硬笔)

      释文: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落款:三钤印(陈氏、白石、晓枫)释义:这是唐朝贾岛五言律诗《题李凝幽居》,其意思是: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

    2023-04-12 6628阅读 0人支持 0篇回答
  • 径怎么写好看硬笔,惟学惟勤,崇临尚写,硬笔书法贵在持久砺练、精细打磨

    学习硬笔书法,天资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勤奋坚持。帖看得够不够多,手练得够不够勤,方法悟得够不够管用,最终决定书法之道能立多高、能行多远。不少书友把成效甚微、学不见进归结为自身天资禀赋不够高的问题,其实不客观。有几点误解和陋习务须清除。一是急功...

    2023-04-12 3693阅读 56人支持 14篇回答
  • 顾仲安书法:唐楷底子厚实,硬笔书法俊逸,可以点赞(径怎么写好看硬笔)

    顾仲安书法:唐楷底子厚实,硬笔书法俊逸,可以点赞。在硬书书法的实用性取代毛笔书法的艺术大潮中,涌现出许多硬笔书法家。比如庞中华、司马彦、田英章等等硬笔书法人物,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选帖”的难忘印象。起初因为硬笔书较少,所以选用庞中华硬笔书法字...

    2023-04-12 7642阅读 3人支持 4篇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