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智库  > 

董卓入京纵兵大肆屠杀,得罪了两大统治根基,曹操从中吸取教训(董卓的死因)

  • 点击7285次
  • www.couwai.com
  • 评论0条
  • 导读董卓的死因,​董卓入京之后,大开杀戒,不仅在朝中杀掉了众多的公卿士大夫,像袁家大部分人都死在他的手里,他还纵兵在两京地区大肆烧杀抢掠。董卓麾下的军队,大部分都像匪徒一样,几乎所有的坏事都被他们给做尽了,那么董卓为何要这么做呢?他是当时的一股军阀,可他也...

    ​董卓入京之后,大开杀戒,不仅在朝中杀掉了众多的公卿士大夫,像袁家大部分人都死在他的手里,他还纵兵在两京地区大肆烧杀抢掠。董卓麾下的军队,大部分都像匪徒一样,几乎所有的坏事都被他们给做尽了,那么董卓为何要这么做呢?

    他是当时的一股军阀,可他也是一个有野心的统治者,希望自己可以取代汉室,因此他入朝控制住皇帝,对那些反对自己的人毫不留情,可董卓要真的是那么无脑残暴的人,他也不会有实力主导汉末的政局。

    董卓入京纵兵大肆屠杀,得罪了两大统治根基,曹操从中吸取教训

    我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董卓自身实力的不足。没错,很多人看到这里估计会大吃一惊,董卓怎么可能实力不够呢?一提起他入京,很多人就会想到强大的西凉军队,这支军队堪称是当时战斗力最强的,无论是董卓,吕布这些人,还是后来的马超等人,带领的西凉军各个都是悍勇无比的。那么董卓怎么可能会那么弱,其实这就是印象流,董卓当初进入朝廷确实是运气非常好,何进有这个胆量让他过来,就是觉得自己有能力压制住董卓,可他没有想到,自己在董卓来之前就被杀掉。

    这下洛阳就陷入到混乱中,士大夫们刚刚借此机会除掉宦官集团,可洛阳的军队却没有了首领,当时董卓带着的是三千西凉军,虽然装备精良,但是人数却不多,洛阳禁军在何进死了之后,他的弟弟何苗等人带着军队投靠董卓,有禁军的支持,董卓才可以控制住洛阳城。拿下这支军队后,董卓又开始第二步行动,他利用著名的吕布,从内部杀掉丁原,吞并了丁原所带领的并州军队。这两支军队投靠他之后,他才真正成为天下的大军阀。

    董卓入京纵兵大肆屠杀,得罪了两大统治根基,曹操从中吸取教训

    因此他的家底实际上并不厚,真正的嫡系就只有三千人,剩下的两支军队投靠他,他也不能保证这些军队就真的听命自己,他必须要给这些人利益,才能维持自己的权势。军队里面的高级将官,其实想要的就是权位,这点董卓控制朝廷后可以轻松满足他们的要求,可中下层才是关键,不满足当兵的需求,大家随时会造反。因此董卓允许这些军队,在两京地区随意去抢掠,古代很多人当兵都是想要发财,在有约束的情况下,军队还可以保持纪律,可董卓为了讨好士兵,主动解除约束,这就让这些士兵可以纵情去靠着抢掠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实际上不仅是这些士兵,他所带领的西凉军也是一样。

    西凉军最大的问题就是军纪败坏,董卓的军队来到京城里面,士兵很多都没有见到过这么好的城市,当然心里就痒痒了,因此董卓的军队到处祸害地方。这是董卓拉拢这些降军的一种手段,好让这些士兵继续跟着自己干,这就是典型的军阀思维,不仅是董卓这么做,我们看像曹操,还有民国时期的这些军阀,大部分人都不去限制自己的手下抢掠,像孙殿英这样的更是直接带着军队去盗墓。这么做也很简单,士兵打仗必然是有所图的,不满足他们的要求,很难让他们去给你卖命。董卓军队的这些做法,让各地的民众都恨透了他们,对董卓来说,他不太懂得争取人心,其实还是心里没底的表现,他担心自己的实力弱,会有人趁机推翻自己,就必须要靠着残暴的表现,来震慑并拉拢住各方的势力。

    董卓入京纵兵大肆屠杀,得罪了两大统治根基,曹操从中吸取教训

    那么他对公卿士大夫们下手,其实也是底气不足的表现,东汉朝廷里面,把持朝政的主要都是这些中原各地的士大夫,他们在朝中有着非常大的名望,像袁家更是天下的望族。从东汉中后期开始,这些中原的士大夫就与关西地区的豪强有着非常大的矛盾,朝廷里面甚至还一度准备放弃关陇地区。对于士族来说,关西地区是他们眼中的蛮荒地,那里的人也都是一些不讲理的野蛮人。董卓就是这里的代表,因此他与士族之间的关系不是非常好,袁绍等人把他请过来,马上就后悔了,袁绍还因此与他闹翻,连累了自己的家族,在董卓来之前,朝廷就已经开始后悔,觉得这可能会惹来祸患,没想到董卓这么快就控制了洛阳,这些士族想要反抗也很难。

    他们是有资本也有名望,可就是没有足够的军力,而董卓有军队但是没名望,他既然想要统治天下,就必须要得到士族们的支持。但董卓这个人缺乏政治头脑,他也非常讨厌这些士族,因此他没有想办法取得士族的支持,还与士族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董卓心里还是非常忌惮士族的力量,本来他在中原地区的根基就浅,他还选择最糟糕的做法,利用武力来大肆杀害士族,尤其是他杀掉袁氏家族的很多人,直接就让他与士族处在了对立面,还间接成就了袁绍。说到底,董卓他不仅是自身的资本非常差,他的能力与胸怀都不够,这样的人只能是一时掌权,没有办法真正建立有效的统治。

    董卓入京纵兵大肆屠杀,得罪了两大统治根基,曹操从中吸取教训

    他的死亡也是必然的结果,对于董卓来说,他或许自己认为这么大规模的屠杀是明智的做法,其实他已经在无形间把当时最强的两股力量都给得罪了。一种是人民,一种是士族,董卓他自己利用短暂的利益来维系着自己的军队,他一死西凉军立马出现内讧,这也能看出,董卓建立的统治是有多么脆弱。西凉这帮人确实没有办法融入到中原的士族环境中,董卓也不可能得到支持,后来像曹操这些人,就吸取了这些教训,不再考虑什么自己单干,而是老实和士族去合作,与谁为敌都不可以与士族为敌,因此他们能成功,而董卓却把一手好牌给打得稀烂,他最终死在自己手下的手中,也真的是便宜他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

    blingdstar
  • 攻、守、退:实力强劲的董卓为何选择了退守凉州、迁都长安(董卓的死因)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董卓军挟持汉献帝、朝廷公卿及洛阳的百姓,在步兵和骑兵的驱赶、逼迫下迁往长安。由于当时粮食缺乏,饿死者,相互拥挤踩踏导致受伤、死亡者及由于秩序混乱而引起的相互抢掠械斗至死者无数,尸体遍布沿途大道,景象甚为凄惨。董...

    2023-04-12 8445阅读 0人支持 0篇回答
  • 三国诡异探秘:汉灵帝的非正常死亡,引发董卓与袁绍联盟大会战(董卓的死因)

    《三国演义》第一回有一句话:"推其之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这里的桓、灵说的是汉桓帝和汉灵帝。三国迷通常按照接纳罗贯中的叙事,将天下大乱的矛头指向董卓。没错,董卓弄权,废少帝,杀太后,引得军阀混乱,天下大乱。但...

    2023-04-12 7405阅读 30人支持 35篇回答
  • 董卓的死因,此人武力值几乎为零,董卓被诛杀,他却赔上一条性命?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王允,身份多重,时而激扬文字的书生,时而国之倚靠的重臣,时而忍辱负重的忠臣,却因文人相轻的陋习,使上政坛里文化小人惯用的狠招直接害死一代国士蔡邕。蔡邕,死因多样,或因董卓暴尸而伏尸大哭,或因闻董卓死有叹息...

    2023-04-12 1062阅读 0人支持 0篇回答
  • 干掉董卓的司徒王允为什么会死于董卓余部李傕、郭汜之手?(董卓的死因)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王允联合吕布杀死了祸国殃民的董卓,然而东汉却没有迎来中兴。董卓死后几个月,董卓的余部李傕、郭汜杀入长安,王允死于李傕、郭汜之手,而吕布只得逃出关中地区。不过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董卓的关西军在董卓本人死后已经接近解体,...

    2023-04-12 1809阅读 4人支持 1篇回答
  • 董卓入京纵兵大肆屠杀,得罪了两大统治根基,曹操从中吸取教训(董卓的死因)

    ​董卓入京之后,大开杀戒,不仅在朝中杀掉了众多的公卿士大夫,像袁家大部分人都死在他的手里,他还纵兵在两京地区大肆烧杀抢掠。董卓麾下的军队,大部分都像匪徒一样,几乎所有的坏事都被他们给做尽了,那么董卓为何要这么做呢?他是当时的一股军阀,可他也...

    2023-04-12 7285阅读 5人支持 0篇回答
  • 董卓的死因,屠龙少年与恶龙:论董卓死后的长安乱象

    屠龙者,终成恶龙。初平三年(192)四月二十三日,王允、吕布刺杀董卓。六月一日,关中诸将攻破长安,王允被戮,吕布败走。《英雄记》诸书,(吕)布以四月二十三日杀卓,六月一日败走。--裴松之因为平话作品的普及性,王允、董卓、吕布等人的事迹,即使...

    2023-04-12 15985阅读 263人支持 23篇回答
  • 董卓,三国最大的败家子,一统三国的天时地利人和被他败个精光!(董卓的死因)

    熟悉三国这段历史的我们,对三国时期的人和事,都有很多让人记忆犹深,甚至有很多事情,在现代人来看,都会不由自主发出一声感叹‘如果怎么怎么样’三国肯定将会被改写。而三国让人比较可惜的事情实在太多了,甚至有些事情换个结果,三国早早被一统,那天下不...

    2023-04-12 7734阅读 1人支持 0篇回答
  • 势力庞大的董卓最后为何会一败涂地?来看看董卓之乱时期那些事(董卓的死因)

    董卓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动乱,发生于东汉末年,是一场由汉朝内部矛盾引发的战乱,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主要讲述董卓之乱时期的历史故事,以及这场战乱的主要原因和影响。一、背景董卓之乱发生于东汉末年,当时的朝廷已经陷入...

    2023-04-12 2698阅读 1人支持 0篇回答
  • 董卓是中国历史上被“点天灯”的第一人?他死前有什么预兆?​(董卓的死因)

    董卓恶贯满盈,当时的老百姓恨之入骨,想弄死他的人很多。他死之前频有预兆,只是在劫难逃,他根本没想到势焰熏天的自己会被人杀了,而且杀手就在床榻之侧而已。当时有民谣是这样唱的:“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这个灯谜的意思很明白,“千里草”...

    2023-04-12 552699阅读 304人支持 118篇回答